2021-07-30 08:43:58
劉改改(右三)正在包裝粉條。
田俊蓮捐贈蘋果。
屈曉燕(右三)檢查人居環境整治。
掃碼觀看視頻
本報記者 魚玉軍 何艷艷 文/圖
在塞上榆林,治沙女杰牛玉琴、白衣天使路生梅等老一輩巾幗英模,激勵著眾多干部群眾奮勇前行。而在新時期,同樣有許多優秀的基層婦女干部,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 劉改改:紅旗溝里的“粉條姐”
入夏以來,雖然榆林持續高溫干旱,但在清澗縣寬洲鎮上劉家川村,村支書兼村委會主任劉改改卻依然忙得不亦樂乎。從釀、晾、曬、裝,粉條加工的每一個環節,劉改改帶領鄉親們都一絲不茍,認真勞作。
清澗縣寬州鎮有一片被稱作紅旗溝的山區流域。這里是清澗縣著名的粉條加工集中區。今年46歲的劉改改既是村兩委負責人,也是清澗縣紅旗溝粉條加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清澗縣婦女聯合會兼職副主席。
2003年,劉改改拿著東拼西湊的10萬元,開辦了紅旗溝第一家粉條加工廠,先后帶動300多名建檔立卡婦女就業,人均年增收1.8萬元。此外,公司通過與建檔立卡戶簽訂協議,為15戶村民分紅,分紅金額為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公司還通過技術支持,幫助上劉家川村等周邊村莊成立粉條加工小作坊35個,戶均增收6.5萬元,讓貧困戶走上了創業致富路。
2015年至今,在劉改改的帶領下,上劉家川村建成規模以上粉條加工公司2個、粉條專業合作社10個、養殖專業合作社6個、蘋果種植基地1000多畝、馬鈴薯種植基地1000多畝。2020年,上劉家川村實現年產值6000多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劉改改也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被稱為帶領群眾致富的“粉條姐”,先后被授予陜西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巾幗標兵、陜西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今年“七一”期間,她又被評為陜西省優秀黨務工作者。
2 田俊蓮:出口蘋果的銷售王
田俊蓮是綏德縣義合鎮墕頭村村委會副主任、墕頭農副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自2008年成立合作社以來,田俊蓮帶動周邊40多個村莊發展種植蘋果8000多畝。她自己年均銷售蘋果5000噸,不僅把蘋果銷售到上海、濟南、武漢、鄭州等大城市,還出口到泰國、尼泊爾、俄羅斯等國家,幫助周邊村民年均增收1000多萬元。
為提升山地蘋果品質,田俊蓮圍繞山地蘋果標準化基地建設,推廣寬幅梯田,修建田間生產道路和集雨窖,修繕利用舊土窯,作為果品天然冷藏庫。同時,她還聯系專家教授,聘請技術人員全面指導,定期外派本村“土專家”赴洛川學習,不斷提高果業科技水平和產品品質。
2018年,在田俊蓮的牽頭下,綏德縣墕頭農副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綏德縣婭宏種養殖家庭農場等5家農場,共同成立綏德山地蘋果種植聯合體。同時,合作社與陜西果業集團綏德分公司開展合作,整合資源,共享資源,擴大規模,抱團發展。
2020年,綏德縣墕頭村蘋果產業協會成為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吸納當地留守婦女、困難家庭成員。
去年,田俊蓮在疫情期間捐贈蘋果等物資價值4.55萬元。今年6月,她通過綏德縣慈善協會向環衛工人捐贈蘋果5000公斤,價值3.5萬元。另外還向果農捐贈電剪近百套。
2018年1月,合作社注冊的“墕頭紅”蘋果,獲得原國家質監總局“生態原產品保護認證”。2018年11月,合作社獲“有機轉換認證書”。合作社也被評為陜西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陜西省蘋果優秀電商,榆林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田俊蓮先后榮獲榆林巿勞動模范、陜西“三八”紅旗手、陜西省首屆十大女經紀人、陜西省科普惠農富民帶頭人、全省婦聯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老區婦女企業創新標兵、全國農業產業化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
榆林市婦聯負責人介紹,為培育巾幗致富帶頭人,打造產業“女能人”隊伍,2016年以來,榆林市婦聯組織開展家政服務、手工剪紙編織等各類婦女實用技能精準脫貧培訓890期,培訓婦女16萬多人(次),幫助7.8萬多名婦女實現創業增收;樹立“巾幗創業就業示范基地”“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實踐基地”360個,鼓勵女能人與困難婦女結對幫扶、抱團發展,輻射帶動2.2萬婦女創業就業。
3 屈曉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推動者
走進榆陽區補浪河鄉,放眼無邊的高產玉米農田,道路通暢,環境優美……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都凝聚著一個人的心血,她就是補浪河鄉黨委書記屈曉燕。
屈曉燕結合補浪河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人文風貌,提出“黨建統領、產業先行、強化基礎、培育特色、建鎮活貿、重連強旅”的發展思路。經過五年的發展,補浪河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61424萬元,年均增長5339.8萬元;糧食總產量達3.89萬噸,年均增長2641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815元。
“補浪河鄉整鄉推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全鄉累計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5.5萬畝,托管農戶4580戶,農機化率達83%,農戶畝均托管收入較土地流轉高出600元以上,實現了小農戶、村集體、服務組織和政府四方共贏。我們的做法被推介為第二批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屈曉燕介紹。
補浪河鄉蒿老兔村村民閆鳳智說:“我有50多畝地,以前耕地零散到處跑,現在都是機械化種地,灌溉也方便,輕松了很多。”
此外,屈曉燕積極探索發展現代農業,投資1500萬元新建千噸制冷庫1處、萬噸立體制冷庫1處,投資1200萬元新建育苗大棚9座;投資900萬元新建大漠蔬菜研發中心,為補浪河鄉經濟合作社、種植大戶提供了集育苗研發、技術培訓、冷鏈物流為一體的大漠蔬菜集散中心,推動補浪河鄉蔬菜產業綠色、高效發展。
如今,屈曉燕又將目光投向了“農旅融合”,打造補浪河鄉女子民兵治沙連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量超10萬人(次),年旅游營業額近千萬元,是榆陽區及周邊地區的一張傳承榆林治沙精神、愛國主義教育的閃亮名片。這一景區被列為全省首批干部黨性教育基地。
劉改改巧手帶領村民致富,田俊蓮讓果農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屈曉燕讓農業生產走向現代化。如今,越來越多的婦女在基層戰線成長,綻放光芒。
榆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郭彬介紹,今年換屆后,榆林市村兩委班子均有女干部入選。全市有農村女干部3984人,占村干部總人數的21.2%,其中女黨支部書記為114人,占比3.8%。農村女干部成為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力量。
手記
鄉村振興要積極發揮女性的作用
■何艷艷
從普通農村婦女到合作社理事長、村兩委干部……一批敢闖蕩、能吃苦、愛學習、有韌性的農村婦女,正成為鄉村建設的領軍人物。她們用行動詮釋啥叫“婦女能頂半邊天”。
當前,榆林市許多村莊還是青壯年外出務工,婦女、老人、小孩堅守在家。還有一些農村婦女存在文化素質不高、缺乏一技之長、創新創業勇氣不足等問題,這都將影響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因此 ,各地要重視農村婦女的學習教育,組織各類實用技能培訓,鼓勵婦女進行創業,有效激發農村婦女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讓她們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展現出更絢麗的風采,為鄉村振興助力、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