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 09:07:00
通訊員 邱勝發 陳晨 全媒體記者 康軍
“我這個30多頭牛的肉牛養殖基地,是村黨支部、駐村工作隊跑項目、爭取資金幫我建成的,一頭牛的利潤最少有5000元,銷路不愁。我富裕了,要帶著鄉親們一起干。”7月16日,陜西省洋縣溢水鎮花園村村民李慶林對前來了解養牛情況的包扶干部如此介紹道。
近年來,花園村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思路,帶領群眾育產業,打基礎,促增收,樹新風,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道。
該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實施“支部+產業大戶+貧困戶”帶貧模式,把黨員中的能人大戶作為致富領頭雁,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村黨支部先后引進11個扶貧項目,涉及資金615.3萬元,為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積極推行“黨支部帶頭,村集體經濟組織搭臺,致富能人唱戲,貧困戶受益”的運營模式,開辟報團取暖共同致富的新路。成立了村股份制經濟合作社,以吊帶木耳,肉牛養殖,中蜂養殖為特色產業。發展吊帶木耳10萬袋,養殖肉牛30頭,養蜂280箱,年分紅超過4萬元。積極爭取基礎建設及經濟建設項目7個,投資330萬元,解決了貧困戶發展資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該村累計為貧困戶分紅及發放勞務費65萬元。全村發展養牛125頭,養豬150頭,中蜂350箱,種植烏藥75畝,銀杏100畝,香櫞150畝,就業幫扶外出務工89戶113人,公益性崗位48人。牢牢把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持續受益。2016年以來,全村建檔立卡陪客戶137戶380人全部脫貧;2019年實現了整村脫貧,全村人均純收入11712元,村集體經濟從空殼村變成富裕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按照“人要精神,戶要整潔,村要美麗”的目標要求,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村民,良好家風。縣發改局投入資金4萬元,建起了全縣第一個村級愛心浴池;建設百姓大舞臺,文化墻,活躍村民文化生活;積極落實村風建設,持續推進四季評議制度,堅持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好人好事,衛生示范戶,脫貧先鋒,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弘揚新風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