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11:08:26
從2019年至今,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國生豬生產處于持續恢復的良好勢頭,生豬產品價格也由峰值逐步回落。進入5月份以來,幾方因素疊加,生豬價格接連下跌,豬糧比已跌破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養殖戶大部分虧損,紛紛拋售又加劇了價格下挫,已有部分養殖戶準備淘汰能繁母豬,急盼國家啟動收儲減少進口,行業存在焦慮不穩情緒。同時,個別省份又開始出現“限養”苗頭。此時正值生豬產能即將恢復至常年水平的關鍵期,穩住信心、穩住生豬產能,防止來之不易的生產恢復向好局面發生逆轉是當務之急。
近期價格連續下挫導致養殖戶虧損有幾方面原因。一是前期生豬產品價格相對較好,養殖壓欄情況嚴重,很多養殖戶將豬養到300斤甚至400斤,出欄活豬重量普遍比以前提升10個百分點以上,間接增加了一成以上豬肉市場供應量;二是為穩定市場供給,生豬產品進口增加;三是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飼料、防疫、因種豬質量下降導致生產效率降低等養殖各方面剛性成本居高不下。供應增加的同時,夏季已至、消費卻進入淡季,消化不了那么多的供給。三增一降,價格就下來了,導致養殖戶大面積虧損。
產業的穩定發展對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有利。我們對價格要有正確認識,豬肉價格并不是越低越好。我國生豬基礎產能穩在哪里?在一個個養殖戶,一座座豬場,一項項科技攻關,如果養殖戶沒有合理利潤甚至不能保本,剛剛恢復上來的供給形勢很快就會逆轉,一旦供應不足價格就會上漲,消費者就會受到影響。
信心泄下去容易提起來難,養殖戶們還請少安毋躁,國家既會保障老百姓碗里不缺肉,也會考慮穩定生豬產能避免價格大起大落,防范豬價周期性的大幅波動已經納入決策者考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保障糧、棉、油、糖、肉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
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暴發后,生豬生產和豬肉市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自然資源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海關總署等多個部委打破常規,創造性開展工作,建立部門會商機制,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制定發布政策和調整各項工作部署,加快生產,穩住價格,保障了城鄉居民豬肉消費基本需求。
多部門協同作戰的經驗已經機制化,穩定產業發展的做法也在不斷推出。由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生豬產品信息平臺在農業農村部官網正式上線。不僅顯示有關生豬產品生產、價格、消費、進出口以及成本收益等季度和月度數據分析,同時還匯集近幾年多部門出臺的生豬產業發展相關重要政策。及時讓養殖戶、養殖企業了解到更為客觀的市場信息,以便指導生產主體合理調整產能,有效引導市場預期,平抑市場價格波動。
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對生豬及豬肉價格堅持“調高”與“調低”并重,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當價格過低時,將啟動收儲以托住市場,為養殖場戶吃下“定心丸”,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淘汰。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6月21日-25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4.90∶1。按照《工作預案》規定,已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低于5∶1),中央和地方將啟動豬肉儲備收儲工作。
7月5日,商務部發布消息,商務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近日啟動2021年度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定于7月7日公開競價收儲本年度第一批中央儲備凍豬肉2萬噸。
政府這只手會做好越來越充足完善的托底準備,但前提是要在市場調節作用失靈的情況下才能強行干預,否則干擾市場發揮作用對產業長期健康發展不利。生豬產品信息平臺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進口豬肉環比下降5.6%,5月份我國進口豬肉環比下降15.3%,這是對國內豬肉供需形勢變化的調節反應。
產能增加非一日之功,產能消化也不會一下子到位,國家啟動收儲也需要一定條件,低價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養殖戶要穩定心態,有戰略定力和耐心,想方設法節本增效、渡過難關。繼續防控好非洲豬瘟疫情,密切關注市場形勢變化,把握出欄節奏,避免過度壓欄或集中拋售。在養殖成本管控方面再挖潛力,在行業調整期,加大“以質換量”力度,淘汰低產母豬,提高豬種質量,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養殖成本。
同時,地方政府在關鍵時刻更要牢記主體責任,將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盡可能穩定市場預期,穩定市場主體長久發展的信心,穩住本區域生豬產能,不能看到產能已經上來就松勁,不能朝令夕改,雪上加霜去產能。在提振消費方面,可以通過給低收入群體發放消費券等鼓勵生豬產品消費,有助于穩住豬肉價格。
利用好市場調節功能,同時發揮宏觀調控的兜底保障作用,最終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是多方共贏的發展目標,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