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16:46:54
潭江風光。 陳立武 攝
“十三五”時期,開平市鄉村振興亮點紛呈,探索打造全域旅游驅動型鄉村振興發展模式,高質量完成5個市級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被認定為廣東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連續兩年在“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系列評選活動中榮獲大獎,塘口鎮自力村被評為廣東省十大美麗鄉村,碉樓僑鄉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和山水茶鄉生態旅游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獲評廣東省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同時,開平市文旅產業蓬勃發展,赤坎古鎮和塘口青年文創小鎮建設進展順利,開平碉樓文化旅游區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入選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中國第9個、廣東省首個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旅游可持續發展觀測點落戶開平。開平市提出要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獨特競爭力城市,在《中共開平市委關于制定開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Ο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大力發展文化特色產業,開創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的鄉村振興新局面,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立足優勢做亮品牌
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開平市堅持在實踐中以強大的決心、明確的目標、有力的舉措,推動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建議》提出推動鄉村產業興旺,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力爭打造標準化示范園10個。
同時,實施品牌戰略,抓好馬岡鵝、大沙茶、禽蛋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打造區域公用品牌3個、省級知名品牌6個。連線連片推進鄉村旅游,開發建設一批集特色生態觀光農業、健康養生于一體的現代化鄉村旅游示范區。
另外還將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爭創省級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縣;落實市長負責制,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推動農民全面發展,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的有效組織形式、經營方式和發展路徑。落實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縮小土地征收范圍。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打造“紅色文化生態圈”
開平市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臺的目標。首先是全力創建省文旅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推動骨干文化企業發展壯大,打造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同時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做好文旅項目儲備、招商、運營。將赤坎古鎮項目打造成大灣區文旅產業龍頭,啟動廣東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區、度假區、城市休閑街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深入挖掘、傳承、創新僑鄉優秀傳統文化和華僑文化資源,推動具有僑鄉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和本土文化藝術蓬勃發展。整體更新活化開平碉樓與村落,加快荻海埠保護更新綜合旅游開發項目建設,積極申報南粵古驛道,以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打造以開平學宮為中心的開平文化起源地精品古文化旅游路線,重建學宮文化名片。改造提升司徒美堂、周文雍等一批名人故居,打造“紅色文化生態圈”。
發揮龍頭文旅項目引領作用
加快培育“文旅+”新業態
去年10月,江門開平市文旅創業孵化基地(江門開平市農村電商產業園)正式揭牌。
據介紹,建設江門開平市文旅創業孵化基地,大力發展文旅(電商)產業,是開平為爭取世界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永久會址作出的又一有力實踐,將推動塘口與赤坎新區連片發展,吸引粵港澳大灣區年輕創業力量,促進開平文旅產業和鄉村振興開創新局面。
《建議》中提出要充分發揮赤坎古鎮和碉樓文化旅游區引領作用,加快培育“文旅+”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開平碉樓文化旅游區于2020年12月29日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其是集華僑文化、園林藝術、中西建筑、文物古跡、原生態自然環境、風土民俗、科普教育等多元素于一體的旅游景區,主要由位于塘口鎮的立園景區、自力村碉樓群,以及位于百合鎮的馬降龍古村落三大景區有機組成。
近年來,開平碉樓文化旅游區全面完善交通、廁所、信息化設備等旅游基礎設施,實施景觀美化工程,不斷優化接待服務,探索創新碉樓文化活化利用。如增設彌漫咖啡香與油墨香的云眉書吧,充滿復古風情的立園“紅館”,精致的碉樓建筑藝術館,琳瑯滿目的小吃美食文創街圩,逼真的電影場景互動,以及富有嶺南文化和僑鄉文化特色的各類表演,如鼓創5A、民間雜技、古琴表演、廣東音樂五架頭、開平民歌串唱、瀾生講古臺等,大大豐富游客體驗感。景區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明顯提升,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并贏得游客的充分肯定。
上月,赤坎古鎮項目舉行“百日攻堅”誓師大會,通報了當前項目進展,提到今年底有望實現局部試運營。據項目建設方介紹,針對9月的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會議,目前劃分了3個重點片區:一是主會場接待區,包括嶺南文化廣場、騎樓商業街、游客中心區域;二是主會場周邊環境營造區,包括周邊的員工中心、配送中心及消防隊、快捷酒店;三是核心景觀參觀區,主要為塘底街的中軸河道以及下埠片區的中華東路、堤東路兩街景觀樣板段。
據悉,赤坎古鎮項目自2014年9月30日與中信產業基金簽訂“赤坎古鎮項目合作框架協議”以來,開平市人民政府攜手中信資金和烏鎮團隊,運用“資源+資本+智力”的合作模式,共同推進赤坎古鎮華僑文化展示旅游項目。項目采用“修舊如舊”的開發手段,致力于將赤坎古鎮打造為世界級文化休閑綜合旅游目的地、中國古鎮旅游旗艦項目新地標、華僑文化保護開發創新示范區,構筑全球華僑華人的共同家園,助力江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