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09:35:17
地理標志
陜西省知識產權局 陜西農村報 合辦
本報記者 黃敏
眼下,正是蜜蜂繁殖的最佳時期。在漢中市留壩縣留候鎮廟臺子村,群山拱衛,綠浪起伏,漫山遍野的山花開得正艷,數百個蜂箱在茂密的林間依次排開,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甜味。
6月14日,正在自家養蜂場忙碌的劉云飛像往常一樣捂得嚴嚴實實,分箱、取蜜,動作嫻熟。劉云飛是廟臺子村人,2008年,他返鄉創業,看中了林下養殖的市場前景,決定把自家山林利用起來養殖蜜蜂。在當地政府和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劉云飛的養殖規模從最初的20箱蜂發展到現在4家養蜂場800余箱蜂。
“我們這里有山有水,還有各種野花,一直就有養蜂采蜜的傳統,尤其是留壩棒棒蜜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劉云飛說,依托古法新藝,他的林下養殖業越做越大,腰包越來越鼓,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養蜂達人”。
劉云飛所說的留壩棒棒蜜是以野生中華蜂為蜂種,蜂箱大多采用當地原木,鑿空即可筑巢,形似棒棒,俗稱“棒棒桶”。通俗地講,就是當地人利用豐富的林木資源,選擇直徑40厘米以上的櫟木,截成長130厘米左右的木段,自然晾干后挖空、鉆孔,制成蜂箱,供蜜蜂筑巢釀蜜。這種“定地養、棒棒桶、百花蜜”的古法養殖工藝,全程零添加、零污染,一年一采,采出來的蜜就是備受當地人喜愛的留壩棒棒蜜。
留壩縣地處秦嶺南麓,蜜源植物資源豐富,是中華蜂的適生區。境內山嶺陡峭,海拔落差大,森林覆蓋率達88.6%,形成獨特的立體蜜源景觀。據統計,留壩縣有蜜源植物69科177種,全年三分之二時間花期不斷,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蜜源資源發展養蜂產業,為生產優質蜂蜜創造了優越條件。
留壩棒棒蜜匯集秦嶺百花精華,色澤呈金黃或琥珀色,質地如沙,不易扯絲,入口綿軟細膩,芳香濃郁,富含葡萄糖、果糖、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
2015年,留壩蜂蜜以棒棒桶、中華蜂、百花蜜三個硬指標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為傳承古法工藝,做優特色產業,做強地標品牌,近年來,留壩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用好、用活山水資源優勢,推動養蜂產業蓬勃發展。
產業有奔頭,群眾有盼頭。目前,留壩縣蜂群達3.8萬群,注冊蜂農800余戶,全縣年產棒棒蜜200噸。有身份、有身價,讓留壩棒棒蜜成為當地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甜蜜產業,呈現出發展勢頭強勁、規模效益不斷擴大、經營水平持續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