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09:14:20
仁懷市三合鎮安居村第一書記陳穎(左一)帶駐村干部在葡萄基地幫助農民裁剪廢枝。 資料圖
“定了,就這么干!”
春末夏初的一個傍晚,貴州省仁懷市九倉鎮白果寺村會議室里燈火如晝。駐村第一書記陳華楷召集駐村隊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開會,商議可否將各家各戶零散的茶場打包租給茶企,讓千畝茶葉發揮更高效益;開建加工廠,申報農產品商標,讓白果寺村1400畝優質紅壤稻米提檔升級。
為民謀福,有呼必應。白果寺村兩項產業發展的議題得以通過,參會人員紛紛寄予期望:定了就干,干就干好。
脫貧攻堅戰收官后,駐村隊員進入新選派階段,第一書記陳華楷和他帶領的駐村干部,如同樹干上長出的新枝,始終在春天迸發力量。
白果寺村駐村隊員“駐村一分鐘、發力六十秒”的精氣神,是仁懷市108支駐村工作隊538名駐村隊員的縮影。在“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的精神感召下,仁懷廣大駐村干部汲取奮進力量,擼袖乘勢而上,為切實做好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續奮戰。
鉚足勁——
不居功自傲,不松勁歇腳
“一個字:急!兩個字:更急!”
喜頭鎮黨史學習教育課和黨風廉政會一結束,顧不上鎮里準備的午飯,衛星村第一書記楊逸程就急匆匆往村里趕。“村民反映,在地里又發現一棵‘滴血’的獼猴桃,我心頭慌嘛!”
趕到獼猴桃基地,只見患病樹干上的幾處枝節溢出血紅色液體,整株樹葉已開始枯萎。
“完了,這畝獼猴桃怕是要泡湯了。咋整?”楊逸程一邊嘆息,一邊撫摸已掛果的獼猴桃樹。
楊逸程自2015年3月駐村,至今已整整六年。六年來,他帶領駐村隊員、村干部和村民不舍晝夜,不僅讓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摘帽,還為村里發展起1250畝茶場和600畝獼猴桃。
然而,正當600畝獼猴桃進入盛果期,部分獼猴桃卻開始染病,經農技專家診斷,這叫“潰瘍病”,染病的獼猴桃樹往往會絕產絕收。可楊逸程不甘心,硬要尋醫問藥,硬要“死馬當成活馬醫”。“不爭氣”的獼猴桃,讓駐村六年的楊逸程鉚在崗位上,急在產業上,奔在為民路途中……
“沒有理由居功自傲,沒有理由松勁歇腳。”這是五馬鎮龍里村工作組組長鄒永波反復告誡駐村干部和全村黨員的話。這幾年,通過駐村工作隊幫扶,龍里村發展起蔬菜種植、水產、生豬、蛋雞養殖產業和酒類包裝材料加工廠,不僅脫貧戶能分紅,村集體有收入,還讓龍里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脫貧摘帽后,鄒永波越干越起勁,恨不得將時間掰成兩半兒用,一年打一個翻身仗。
見客人來考察水產養殖場,鄒永波抓住機會,冒著春雨也要帶客人一睹為快。翻山越嶺,走過鄉間柏油路,世外桃源般的新莊漁場就展現在客人眼前。鄒永波不失時機地“打廣告”:“這個水產養殖場有80多畝,年產量超過15萬斤。水是從山洞里流出來的清泉水,所以魚的品質吃一口就忘不掉。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周邊民宿,打造旅游垂釣山莊。”
一滴水折射太陽光輝,一朵花綻放整個春天。仁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趙儒亮介紹,脫貧攻堅雖然已收官,但脫貧攻堅戰線上的駐村“老兵”們,沒有一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無一沾沾自喜、松弛懈怠。“這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筑牢駐村干部持續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的信念,持續開展駐村督查暗訪的工作機制是分不開的。”
扎牢根——
堅持辦實事,為民心無愧
今年的春季,是陳穎最忙的季節。
擴種的500多畝葡萄要栽種完畢;2000多畝有機高粱要育苗移栽;100多畝水產養殖場要改變管理方式;庫存的千余公斤葡萄酒要銷售;新文明實踐站要開展一系列活動;針對94戶脫貧戶要建立防返貧機制……全面脫貧的安居村,一樁樁大事小情等待落實,無數愿景期盼實現。陳穎將自己“駐扎”在村里,家中已一個月不見他的身影,妻子只好到180公里外的安居村探訪。
安居村是仁懷三合鎮的偏遠村,在這個省級一類貧困村里,陳穎一駐就是三年。三年來,陳穎帶領駐村干部和村民頑強攻堅,使水晶葡萄、葡萄酒、水產養殖、畜牧養殖等產業初具規模,不但鼓了村民腰包,還使安居村成為全市脫貧攻堅十佳先進集體和文明村。
行百里者半九十。剛見到妻子,陳穎就接到村民反映,合林組自來水管不來水了。咋回事?帶上管水員,陳穎沿管檢查。
水管暢通,壩子組組長敖正強又打來電話,說兩戶村民因農田整治產生糾紛,需要陳書記現場調解……
直到很晚,陳穎才會上妻子。陳穎說了一個笑話,立即舒展開妻子緊鎖的眉頭。
其實,陳穎很理解妻子,幾年來,家中大小家務全落在她身上。“說真的,她比我還累。這幾年,我最對不起的就是她。”
寧愿愧對家人,也不想愧對群眾。這是駐村干部“忘我心,以百姓心為心”的為民情懷。
談起家人,學孔鎮上寨村駐村第一書記胡正彬的淚水便在眼眶里打轉:“兩個星期沒回家了,兒子的啼哭聲,仿佛在耳邊縈繞。”
去年,胡正彬的妻子突患疾病,留下四歲多的女兒和不到一歲的兒子撒手人寰。胡正彬辦完后事,將兩個孩子托付給父母,強忍悲痛又回到工作崗位。養老醫保、水電保障、土地管理、產業發展,胡正彬無一事不上手,沒一項掉鏈子。
記者見到胡正彬,他正往年出欄300頭肉牛的養殖合作社趕,似乎忘記了周末等他回家陪伴的孩子。“合作社正值申報100萬元鄉村振興項目的關鍵時期,如果錯失時機,我怎么對得起群眾?”
有愧心,方能無愧政。堅守山村,扎根泥土,方能貼心辦實事、解民憂。仁懷500多名駐村干部,無不拋家別子,在鞏固脫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的路上繼續奉獻。他們,無怨無悔;他們,群眾不忘。
拉滿弓——
接續鄉村振興,再打一場硬仗
未來的八竹村是啥模樣?
一定是一個要產業有產業、要生態有生態、要存款有存款的文明富裕村。
站在剛建起來的純凈水廠門口,魯班街道八竹村村干部王軍波自問自答。讓王軍波充滿信心的,不僅僅是發展起來的產業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更為重要的是他堅信駐村工作隊苦干實干的那股豪勁兒。
八竹村駐村工作隊是仁懷市司法局派駐的,幾年來,在駐村第一書記宮永紅的帶領下,農民人均年收入從當初的5000元上升到現在的1.4萬元。整村脫貧后,搞調研、謀產業、做規劃、爭項目,一系列快馬加鞭式的步伐,使八竹村初繪鄉村振興藍圖。
短短幾個月時間,八竹村規劃的純凈水廠投入運行,申請的礦泉水、純凈水商標“赤脈泉”落地。“赤脈泉”被指定為2021年仁懷市旅游發展大會專用礦泉水,僅這一個訂單,就可為八竹村增加純收入15萬元。
“下個月水廠全面投產后,每天可生產5000桶純凈水、2萬瓶礦泉水,每天利潤可達2萬元,一年下來好幾百萬呢!”掰起指頭,王軍波有算不完的喜悅。
在現有1100平方米大棚香菇的基礎上,宮永紅與駐村隊員謀劃再發展1000平方米。規劃占地3.8畝的養牛場,前期工程已完工,66頭肉牛開始喂養。目前,養牛場二期工程也已開建,預計三個月后將新增200頭小牛。
只有收官的脫貧攻堅,沒有收官的持續奮斗。為振興鄉村,宮永紅帶領駐村隊員和村干部繪藍圖、拉滿弓、瞄準靶,一定再打一場硬仗、勝仗。
學孔鎮桃子坪村第一書記鄒瑜,除了帶領群眾搶抓季節種植黃姜外,還帶領村干部開展巡河行動,不讓清澈的桐梓河受污染,不準亂捕亂釣。他向群眾宣傳宣講耕地、宅基地法規政策,讓“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的觀念深入人心。
離桃子坪村10公里的學孔鎮米山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濤和駐村干部王瑋正謀劃500畝車厘子、1500畝茶場、300桶中華蜂的產業。這幾天,200桶中華蜂已購進,忙著采蜜的蜜蜂,已讓村民甜上心頭。
對于五馬鎮三元村第一書記陳雄來說,接續鄉村振興、再打一場硬仗的底氣更足。三元村被上級規劃為鄉村振興示范村,今年即將實施的1000萬元生態治理項目以及正在實施的800畝耙耙柑項目,讓他和駐村隊員、村民看到了新希望。三元村,正向“三千萬元”村、“三億元”村邁進。
每個駐村工作隊就像一團火種,點燃鄉村振興的絢爛之火。為讓廣大駐村干部堅守山區、振興鄉村,仁懷市創新駐村方法、完善督查機制,引導駐村干部賡續戰斗精神,凝聚磅礴力量,創造無愧于人民的鄉村振興新業績。
王灑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