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在陜西的最西端—— 寧強縣南壩村:山嵐縈繞幸福來

2021-06-15 09:58:13   

在奔往小康的大道上

——本報記者再訪陜西六個“極地村”②

6月3日,前來青木川旅游的游客在位于南壩村西入口的雞鳴三省公雞雕塑前合影留念。通訊員 黎德華 攝

六月三日,南壩村“小木屋”農產品超市工作人員正在介紹當地特色天麻產品的藥用價值。 記者 王姿頤 攝

隨著生活越過越好,南壩村鄉賢魏元斌喜歡在空閑時間讀書、看報,了解社會動態。 通訊員 黎德華 攝

南壩村青木魂酒莊正在建設中,當地村民通過在此務工增加勞務收入。 記者 王姿頤 攝

記者 高振博 王姿頤

從寧強縣青木川景區出發,沿著103省道西行約3公里,一座古色古香的城樓便映入人們的眼簾。城樓中央書寫著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西秦關。城樓左右兩側分別寫著:襟隴、帶蜀。從城樓向西再走100米左右,寫著四川界的藍色路牌就清晰可見了。

這里是位于寧強縣青木川鎮的南壩村,是陜西的最西端。63歲的楊光華在西秦關附近已住了多年,隨著一輛輛旅游大巴從他家門口駛過,邊城的繁華與熱鬧盡收眼底。

尤其是這兩年,青木川鎮政府在西秦關旁新建了一個雄雞打鳴的巨大雕塑,其基座上書“雞鳴三省·傳奇古鎮”,令這里成為陜甘川毗鄰地區游客的熱門打卡地。重要節假日,附近村民會帶著自家土特產趕來,使這里儼然成為一個新興的小市場。

在2017年11月全省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之際,本報記者曾來到這里,挖掘黨的十九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生動故事。轉眼4年過去了,曾經的“極地村”有何新變化?整村脫貧后,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又有何新舉措?6月3日至5日,本報記者再次來到南壩村,從一山一水、一人一事中感受南壩村的新氣象。

巴山自有脫貧方

6月4日上午,49歲的脫貧群眾楊光林像往常一樣去山上照看養的中蜂。他騎著摩托從村上的集中安置點出發,穿過一段山路,只需四五分鐘,就到了集中放置蜂箱的地方。“借著脫貧攻堅的好政策,2017年我從山上搬了下來,孩子上學、家人看病都方便多了。”楊光林說。

四五年前,按照村上的整體產業規劃,他開始養中蜂。從最初的十來箱蜂,發展到如今50多箱,年收入有2萬多元。“剛開始養蜂,經驗和技術不足,沒少受罪。”楊光林回憶起往事說,“蜜蜂蜇到眼皮、鼻尖、耳垂是最痛的了。后來慢慢掌握了蜜蜂的習性,就不怕被蜇了。而且村上有相應的支持政策,我做這個產業也越來越有信心了。”

“村上為每箱中蜂補助50元,還不定期組織養殖技術培訓,不斷提升農戶的技術水平。”一旁的南壩村黨支部書記趙克武補充說。

據統計,2016年以來,南壩村為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產業補助資金20余萬元,為154戶發放村級扶貧互助資金92.5萬元,為37戶發放產業扶貧小額貸款140.2萬元。

南壩村地處巴山腹地,依托當地豐富的山林資源,大力發展中蜂、中藥材、茶葉等產業,讓綠水青山變成村民致富的金山銀山。

村民黃德榮的養雞場位于屠家嶺,這里山高林密,生態良好。他自2017年開始發展全糧食養雞,現在已養了400多只雞。

“全糧食喂養成本高,周期也長,但養出來的雞肉質鮮嫩,口感也好。”黃德榮說,“為了打開市場,我跑到青木川景區的餐館推銷,還通過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發布信息,讓更多游客知曉。一些旅游的人會專門開車來到我這里,幫親戚朋友帶上好幾只。”

不過黃德榮也坦言,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就得突破目前的銷售瓶頸。“接下來我要充分借力,打好生態牌和旅游牌,吸引更多消費者,讓自己的養雞產業能進一步做大。”他說。

除了家家戶戶分散發展產業外,南壩村還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讓更多農戶在產業鏈上穩定增收。

寧強縣銘興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自2013年以來,把周邊農戶的茶園流轉過來,建設現代茶園,發展茶旅融合。“我們目前建設了1080畝高標準茶園,并在逐步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該公司負責人趙克紅說,“通過發展現代茶產業鏈,周邊農戶實現了流轉土地有租金,入園務工有工資,入股還有分紅。”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與南壩村3個組200多戶農戶建立了幫扶關系,幫助他們發展生產、為他們排憂解難。該公司幫助殘疾人沈杰將門口的院壩硬化,并購買洗車工具,讓沈杰開辦洗車門店;為屠翠利等10余戶農戶購買核桃樹苗,幫助他們發展山地核桃種植;為做農村酒席承接的鞏守珍家,免費提供了10套桌椅……

金溪河畔笑聲歡

李榮平是南壩村的食用菌種植大戶。4年前,有著12年黨齡的李榮平和另外7名合伙人一起辦起富民專業合作社,種植了2萬袋香菇菌。近年來,他盯上了新興的食用菌品種——金耳。通過在外學習和自己親自實踐,幾年下來,他領辦的富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得越發紅火。

6月4日,記者走進李榮平的金耳種植大棚,一根根椴木整齊排列,椴木上參差錯落地長著一個個金色的“疙瘩”。“這就是金耳!”李榮平拿刀隨手割了一個,遞到記者跟前說,“金耳不能拿手采,會把根傷了。用刀子割,再噴上水,隨后金耳還會像韭菜一樣再長出來。”

談起金耳的種植技術,李榮平如數家珍。而這些寶貝“疙瘩”也實實在在給李榮平帶來了真金白銀。“一斤金耳能賣到120元,目前主要銷往上海、成都等地。”他說。

富民專業合作社目前發展了30多畝金耳和20多畝羊肚菌,除了入股合作社的7個社員外,還通過用工等方式帶動45戶,戶均年增收3000多元。

對于以后合作社的發展,李榮平有自己的打算。“青木川旅游是個大平臺,我們要把特色產業加載到這個平臺上,實現農旅融合,共同發展。”他說,“我們也在與相關部門對接,希望能借助這些特色農業產業和旅游資源優勢,發展研學旅游,進一步提升整個產業的附加值。”

南壩村山嵐縈繞,金溪河靜靜流淌。在南壩村,越來越多像李榮平這樣有想法、有干勁的本土創業者涌現出來。他們正帶領鄉親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穩。

不只是產業發展,如今的南壩村在村容村貌、鄉風文明方面也呈現出新氣象。寬闊的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家家戶戶窗明幾凈,專門有保潔員定期清理生活垃圾……同時,鎮村網格長制度也已建立起來,一些有威望的老年人成為村里的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發揮著大作用。

記者見到魏元斌時,他正和村里的幾個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魏元斌今年已93歲,但講話思路依舊清晰,平時還保持著讀書看報的習慣。“我是本地人,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說話大家信服。鄰里有個什么小糾紛,我上前說幾句就解開了。”魏元斌說。

在醫療服務方面,南壩村人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便利。“鎮衛生院就位于南壩村,村民就近可享受一級綜合性醫院的待遇。”青木川鎮衛生院院長張鵬介紹,“同時,縣上探索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縣鎮村實現三級聯動,老百姓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 據了解,南壩村所有村民均參加了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享受醫保報銷政策。

襟隴帶蜀賦新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脫貧攻堅收官后,鄉村振興之路該怎么走?南壩村依托當地的優勢生態環境,在特色種植養殖的路上不斷前行。

6月3日,王明進山查看自家種植的天麻的生長情況。在南壩村,林下套種天麻是產業發展中的重要類型。天麻作為一種名貴中藥材,可在闊葉林下套種,這是不少農民可以選擇的致富門路,而南壩村背后林木蔥郁的大山剛好符合天麻的種植要求。

王明是南壩村村委會副主任,他家今年種植的天麻約有50畝,都分布在山中排水良好的林地里。4月完成種植后,后期不需要太多管護,只要保證林地不被牲畜踩踏就行。“天麻種植相對來說成本高,但后期收益也高。近年來村上有五六十戶人家在成規模地種植天麻。”王明說。

據了解,林下天麻套種每畝地每年可為南壩村的種植戶帶來3000元至1.5萬元不等的利潤。在天麻種植期,種植戶也能通過雇用勞動力的方式帶動村民增收。

南壩村位于青木川景區西側5公里處,隨著青木川古鎮旅游熱度不斷提升,南壩村接下來也計劃利用這個旅游大平臺,大力輸出本村綠色原生態農副產品,打造“旅游+”大產業。為此,南壩村依托村集體,投資500萬元建設了“小木屋”農產品超市。有了銷售場地,怎么經營、誰來經營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經過村黨支部商議,他們最終確定了招攬經營人才入駐的方式。

王成銘現在是“小木屋”農產品超市的負責人。作為土生土長的青木川鎮人,王成銘之前一直在外做農產品收購生意。得知他有返鄉創業的意愿后,南壩村積極和他聯絡,并且給予優惠措施,吸引他前來創業。

今年“五一”期間,“小木屋”農產品超市的日營業額達8000元。為了拓寬銷售渠道,目前“小木屋”農產品超市的電商業務也已經開展起來,可提供天麻、香菇、木耳等40余種產品供顧客選購。

為了更好形成品牌效應,“小木屋”農產品超市在經營過程中充分挖掘青木川的文化底蘊,根據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魏輔唐的故事,注冊“輔唐宴”商標,讓南壩村農副產品更具市場知名度。關于未來的發展規劃,王成銘有自己的想法:“下一步我們會繼續更新產品包裝,把我們當地的綠水青山以及文化特色都在包裝上體現出來,產品質量和營銷兩手抓,擦亮綠色農副產品品牌。”

南壩村位于陜甘川三省交界處,特殊的地理位置讓三省的游客源源不斷涌入這里。南壩村最西邊目前還在建設當中的青木魂酒莊已經吸引了不少游客上前詢問。該酒莊位于陜、川兩省交界處,面向西秦關水庫,可以預見,未來這里會成為游客又一個休閑觀景的好去處。“酒莊土地全部流轉自南壩村,項目總投資約3000萬元。建成之后這里將成為集酒莊、民宿、垂釣于一體的休閑旅游地,酒莊的經營將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酒莊負責人熊良勇說。

“南壩村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時圍繞鄉村振興,繼續擴大南壩村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群眾合作意識,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趙克武說,同時,南壩村將依托青木川景區旅游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著眼旅游市場需求,加快餐飲住宿及休閑服務、特色農產品等產業開發,豐富產業發展形態,吸納群眾就業創業,培育優質長效產業項目,持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記者手記

綠水青山間的新生活

王姿頤

南壩村百姓的生活年年在變,但這里依舊是山常青,水常綠。作為這方土地的守護者,南壩人知道,沒有青山綠水,就沒有村子產業的繁榮。

在南壩村的發展過程中,青山綠水是百姓的堅實依靠。他們在青岡林中種天麻,依河建起特色農莊,依托自然生態發展中蜂產業。

近年來隨著青木川旅游業的發展,村里打造“旅游+”大產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本村年輕人回鄉創業。他們有更靈活的思維、更開放的思想,知道怎樣講好南壩村的致富故事。

對于外地人來說,因為青山綠水的美景認識了南壩,更因為看到了它的投資價值而愿意留下來。不斷的來往交流中,南壩村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寬。電商銷售、生態產業、特色旅游……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新事物涌入了這個距寧強縣城100多公里的小山村,給它帶來無盡的活力。

如今的南壩村不僅產業發展了,村民的幸福指數也節節攀升。走進村里,整齊的房屋分布在道路兩邊,村民們在設施齊全的村莊中享受著便利的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相信被青山綠水縈繞的南壩村,會不斷煥發新生機,擁有更美好的明天。作者:高振博 王姿頤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