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8 08:48:58
5月29日,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現場推進會將在河南省漯河市召開。
近年來,漯河市緊緊抓住“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圍繞“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探索出“三鏈同構、集群協同”的農食融合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模式。
2019年以來,漯河把“三鏈同構”作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主抓手,系統謀劃了《關于堅持“三鏈同構”著力打造完善豐滿的綠色食品產業生態的工作部署》,把“三鏈同構”細化為47項具體工作,形成了有目標、可操作、能落地、可考核的路線圖、責任狀。
漯河市去年糧食總產量190.7萬噸、年加工轉化600萬噸,規模養殖比例超過90%,生豬產能恢復至常年水平的95%,食品產業集中度高、體量大、名企多、鏈條長,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4.5∶1,是河南萬億食品產業集群的重要支撐。
這樣的成績如何取得?記者近日走進漯河,一探究竟。
延伸產業鏈造集群
卸雞、分層、掛雞、宰雞、強力噴淋……5月26日,在位于召陵區的雙匯第二工業園區漯河萬中禽業加工有限公司宰雞車間內,操作工人正在流水線上通過先進設備完成宰雞的全部流程。
雙匯第二工業園是雙匯5000萬只肉雞產業化項目全產業鏈布局的一部分,漯河萬中禽業加工有限公司是雙匯的全資子公司,承擔著雙匯食品加工中的其中一個環節——肉雞宰殺。
雙匯負責企業管理的副總裁焦永麗告訴記者,雙匯以畜禽屠宰和肉類深加工為核心,目前向上游發展飼料業和養豬業、養雞業,向下游發展包裝材料、調味料、冷鏈物流、連鎖商業、國際貿易等,形成了主業突出、行業配套完善的產業群。
目前雙匯構建了從畜禽養殖、畜禽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國際貿易、新材料包裝、調味料、冷鏈物流、商業連鎖等完善的產業鏈,推動企業上下游聯動發展。
焦永麗表示,未來雙匯將基于現有工業布局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圍繞生豬屠宰適度配套發展養豬業,圍繞肉制品深加工適度發展養雞業,到“十四五”末,雙匯自養生豬配套率將達到30%,自養商品雞配套率將達到50%,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近年來,漯河通過實施“十百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小升規”培育、“小升高”培育三大工程,形成了雙匯肉制品、中糧面業面制品、喜盈盈烘焙膨化食品、衛龍休閑食品、中大恒源健康食品、三劍客乳制飲品六大產業全鏈條集群化發展的品牌典型。
記者了解到,漯河市持續圍繞食品產業細分領域建設專業園區、持續優化企業服務,全面推進“食品產業+裝備制造業”“食品產業+造紙”“食品產業+醫藥”“食品產業+鹽化工”“食品產業+物流”“食品產業+動物飼料”六大鏈條建設。
提升價值鏈走高端
漯河市圍繞食品產業高端發展,做好創新、質量、品牌“三篇文章”,著力提升價值鏈。
6月,喜盈盈集團漯河聯泰食品有限公司將迎來兩名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實習生,實習期為期半年。
“政府出面幫我們對接高校等科研院所,打造食品研發平臺,提升科技價值。”聯泰食品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張靜對記者說,“我們希望即將來的這兩位清華大學高材生能對我們的五谷類膨化食品做一個研究,以期能夠更好地提升食品營養價值和口感。”
當年,政策的穩定性吸引了喜盈盈集團來漯河投資建廠。如今,政府“搭臺”的做法,讓許多和喜盈盈集團一樣的企業有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吸引了大批相關人才落地,助力漯河食品產業升級,提升產品的價值鏈。
目前,漯河市累計幫助各企業搭建國家級、省級研發平臺84家,食品企業每年研發新產品300個以上;企業自主建設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10個、博士后工作站4個、院士工作站2個。
此外,漯河市打造質量標準平臺,提升品牌價值。設立市長標準獎,對主導或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的企業和組織獎補;打造食品云平臺,提升渠道價值。成立食品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創新中心、江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漯河分中心,形成大宗糧食電商服務平臺,聯結各類批發市場50多個,農村連鎖超市1400多家,中介組織1500多家。
打造供應鏈促融合
漯河市引導區域內聯合體抱團發展,讓聯合體內部成員鏈接更加緊密,各企業之間形成了相互配合,協同作戰、共享公共資源的良好態勢。
“我們來到漯河后,陸續吸引了很多配套企業來這里落地,比如食品包裝企業,我們給他們提供穩定的訂單,他們成長做大之后也有能力對外拓展業務,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供應鏈條得到了保障。”張靜說。
除了企業聯合體間的合作,便捷的電商和物流體系也不可少。漯河市圍繞特色農業,突出食品產業,做好“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食品產業”兩篇文章,大力發展涉農電商,搭建體系化的物流網絡,打造供應鏈,為全產業鏈條融合發展作出了貢獻。
在召陵區漯河食品電子商務產業園內,講解員婁紫燕向記者介紹了園區內“一港一院七中心”的布局,即智能物聯港、漯河電商學院、網商運營中心、網商創意中心、網商孵化中心、跨境電商中心、物流分撥中心、生活服務中心、生產加工中心。
“我們先后引進村創、耘初、新供銷聚超等涉農電商50多家,建立村級服務站(網點),供、產、銷無縫對接,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加工企業與電商企業互聯互通,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召陵區商務局副局長楊愛華說。
漯河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的‘三鏈同構’模式讓漯河市食品產業在去年營業收入達2000億元,帶動農戶25萬,戶均增收3000多元。”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