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09:58:51
近年來,安徽省各地立足本地特色資源,積極扶持農村電商發展、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帶動了農產品銷售,增加了農民收入。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電商憑借便捷、高效、成本低、覆蓋面廣等優勢,將進一步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讓農業經濟“活起來”“火起來”。
搭建網絡平臺, 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顆顆都是大的,顆顆都是飽滿的。黑花生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是饋贈親友的佳品。買了不后悔,不買拍大腿!”5月13日,固鎮縣“農糧驛站”電商平臺的主播通過“直播”,推銷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黑花生。
農村電商搭建網絡銷售平臺,助力農產品銷售,推動鄉村產業發展。“‘農糧驛站’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平臺幫助農民拓展銷售市場,提高了生產、銷售效率,降低了經營風險,讓農民也享受到了互聯網紅利。”安徽省綠鑫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農糧驛站”電商平臺創始人黃計亮說,公司將“農糧驛站”打造成專營農副產品的優質電商平臺,利用“互聯網+農業”將農民自種自養的農副產品搬到網上銷售,架設了消費者從農民手中購買農產品的“網絡橋梁”。
“以前,鴿子蛋的銷售沒有保障,我經常愁得睡不著覺。‘農糧驛站’讓鴿子蛋的銷售有了保障,讓我吃下了‘定心丸’。去年疫情期間,積壓了1000多個鴿子蛋,聯系‘農糧驛站’工作人員后,很快就通過這個平臺銷售一空。”固鎮縣石湖鄉陡溝村村民黃保桂因身有殘疾,一度陷入貧困。如今,他通過“農糧驛站”電商平臺,售賣自家的鴿子蛋,收入變得穩定起來。“現在,我不僅脫了貧,還邁上了致富路,一年能有5萬元的收入。”黃保桂笑著對記者說。
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從本地走向了全國。“‘農糧驛站’將固鎮縣分散的農產品集中后,統一對接市場,面向全國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如烤鴨蛋、黑花生、綠豆皮、生態大米等,被搬到網上銷售后,立馬成了‘網紅爆款’。”黃計亮說,“農糧驛站”電商平臺通過產業整合、包裝升級、注冊商標等方式,把一家一戶分散的農產品和全國大市場連接起來,助力當地農產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
電商已經成為農民致富的新引擎。各地積極推動農村電商和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村商品流通模式轉變、創新,構建現代化農村商品流通網絡,助推農業產業發展。
掀起創業“熱潮”,培育更多“新農人”
碭山以盛產酥梨馳名中外,被譽為“中國梨都”。曾幾何時,因為交通不便等因素,碭山酥梨雖名聲在外,卻賣不上好價錢。隨著碭山縣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碭山酥梨在電商平臺上大賣,果賤傷農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目前,碭山縣擁有電商企業1300多家,網店和微商近5萬家,10萬多人從事電商、物流等工作。
5月12日,在碭山縣“梨農公社”,工作人員把梨膏裝箱,通過電商平臺,向全國各地的客戶發貨。“平臺主要銷售酥梨、梨膏、罐頭等農產品。現在雖處于淡季,但每天也有幾百個訂單。預計今年銷售額能突破3500萬元。”碭山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梨農公社”創始人郭鵬偉說。
郭鵬偉的家鄉良梨鎮良梨村是碭山酥梨的核心產區。2014年,良梨村酥梨喜獲豐收,卻遇到了銷路難題。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大城市工作的郭鵬偉了解情況后,決定利用電商,銷售農產品。說干就干,2015年他辭職返鄉創業,創辦碭山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幫助當地村民銷售酥梨。“公司還打造了‘梨農公社’品牌,教當地農民學電商、做電商,帶動農民通過電商致富。去年在網絡上賣了230萬斤碭山酥梨,價格比過去提高了不少,銷售額2000多萬元,帶動340戶農戶平均增收3000多元。”郭鵬偉說。
發展農村電商,人才是關鍵。碭山縣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碭山縣涌現出李娟、尉曉、蔣鵬、段旭旭等一批優秀的“農創客”“田秀才”,積極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安徽省優化農村電商發展環境,引導支持青年返鄉下鄉創業,電子商務在農村發展迅速,逐步解決了農村買難、賣難問題。迎著政策春風,一批有影響力的電商企業開始在江淮大地生根發芽。農村電商助農興農,降低創業成本,促進返鄉創業,讓農民成為更有吸引力的職業。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電商人才隊伍發展壯大,逐步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提升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碭山縣,區塊鏈已經得到了初步應用。當地電商交易、物流數據能在區塊鏈上保存記錄,不可篡改。借助區塊鏈不可篡改、公開透明、可以追溯、全程留痕等優勢,銀行能對商家進行精準放貸,提高了服務效率,降低企業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
“近年來,碭山農村電商開展得紅紅火火。正是因為有了較為成熟的電商發展模式,區塊鏈才會在碭山縣落地。”碭山縣有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國內首個“區塊鏈村”落地碭山良梨鎮良梨村,努力打造全產業鏈數字經濟“碭山模式”,建立涉農主體的生產經營信用體系,為碭山農業產業和鄉村振興注入科技金融力量。
5月13日,在固鎮縣“農糧驛站”質量追溯監控室,工作人員正在輕點鼠標,通過電腦屏幕,監控農產品生產情況。“我們實行透明的農產品生產追溯管理。在我們的生態大米基地,從種植、收購、加工到運輸的過程都可以溯源。客戶掃描二維碼,就能知道大米的各個生產過程情況,消費變得更放心。”黃計亮說。
固鎮縣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做好網銷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利用大數據預警產銷風險,通過縣級運營服務中心把控農產品生產流程,開展農產品質量檢測及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電商助力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固鎮縣利用品種、品質、品牌、網絡銷售“三品一網”的模式,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培育了一大批拿得出、叫得響、品質優、受歡迎的優質農產品品牌。暢銷產品做成了產業,產業開發延長了產業鏈條,產業鏈條壯大形成了產業集群。
近年來,安徽省主動適應數字化變革,搶抓產業數字化新機遇,實現電子商務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農村電商讓農業走上了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道路,助力“一品一碼”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推動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 馬成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