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 08:47:10 宋廣軍 通訊員 王利輝
春光明媚,春日正好。
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許昌千里沃野生機勃勃,呈現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一條條道路干凈整潔,一排排房屋規劃有序,一處處游園綠意蔥蘢,一戶戶人家窗明幾凈,一張張笑臉洋溢幸福……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在日前召開的許昌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推進會議上,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岳的話擲地有聲,“要以鄉村振興統攬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全局,著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推進鄉村振興,許昌如何讓綠色成為美麗鄉村的“底色”?未來發展又將如何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
結構調整讓農業“強起來”
許昌市建安區陳曹鄉尚莊村的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綠油油的小麥長勢良好。種了一輩子地的“老把式”尚志偉,做夢也想不到這片靠天吃飯的內澇鹽堿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大糧倉。
“今昔對比,變化天翻地覆。”尚志偉接著說,“路的變化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最早田間是1米多寬的土路,一過車就塵土飛揚,趕上下雨天,三輪車都走不動。現在修的水泥路又寬又平,農機進來了,集中連片耕種,成本降了一大截。”
“科技,讓傳統農業抖掉了‘土味兒’。”建安區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李保明介紹,在陳曹鄉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采用了“統一選用良種、統一整地播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機械收獲”的“六統一”精細化種植模式,還用上了遠程控制、自動測墑等新技術,讓科技賦能高標準農田。
莊稼還要吃“營養餐”。建安區農技中心依據土壤供肥性能等,提出了農作物種植及科學施肥建議,使建安區大田作物畝均增收80元~150元,提前實現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
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自2015年以來,許昌市先后投入資金51.39億元,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設施完善、農機裝備齊全、技術集成到位、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高標準永久性糧田,新建高標準農田92.1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52.6萬畝,形成了全國平原井灌區連片規模最大、技術集成度最高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許昌市依托資源和產業優勢,突出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優化農業結構,著力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以禹州為中心,發展道地中藥材種植,目前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2萬畝,年產量達15萬噸;以襄城為中心,建設高標準現代煙草示范園區,全市煙葉種植面積穩定在12萬畝,煙農畝均年收入4000元;以鄢陵為中心發展花木產業,全市花木種植面積近100萬畝,年產值突破100億元。
產業帶動讓農民“富起來”
自動裝瓶生產線、液體菌種接種生產線、溫光濕氣智能化控制的珍稀食用菌溫室……走進河南世紀香食用菌開發公司,現代工業生產氣息撲面而來,灰樹花、靈芝、黑皮雞樅等珍稀食用菌品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
作為全省規模最大的集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進出口于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世紀香食用菌開發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村集體企業+基地”的運作模式,產品不僅出口到東南亞、歐美等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輻射帶動周邊1萬余戶菇農致富增收。
“一個大棚能種1萬根菌棒,一棒能掙4元。農戶種食用菌一年,把白靈菇賣回公司就能收入4萬元,頂得上過去4年種地的收入。”世紀香食用菌開發公司董事長李彥增介紹,他們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在高端化、標準化、規范化、工廠化、產業化生產上謀求突破,把前方市場與后方生產農戶連通起來,讓產業旺起來、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產業興則鄉村興”。在拉長農業鏈條的過程中,許昌著重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借助鄭州大都市區建設機遇,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全市像建業綠色基地一樣的千畝以上都市生態農業園有21家;依托鄢陵花木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建成了五彩大地觀光休閑度假區等10多個生態旅游觀光項目,推動著花木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打造禹州大鴻寨山地游等8條鄉村旅游線路、神垕古鎮等10個鄉村旅游項目,帶動一批村莊吃上“旅游飯”。
張家莊村位于禹州、汝州交界處的大山深處,這里有紅葉谷、白龍潭等原生態的山水風光,卻因交通閉塞讓美麗風景“養在深閨”,村民們一度“身在寶山空手歸”。
如今,觀念一變天地寬,依托林木資源優勢,張家莊人大力發展旅游業:從2018年起,每年4月中下旬,千畝槐花盛開,村里重點打造“槐花節”;每年深秋,山中黃櫨的綠葉變紅,村里打造了觀賞紅葉的“紅葉節”,僅去年就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旅游收入逾百萬元。
著眼未來讓城鄉“融起來”
鄉村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是補上農村現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今年是鄉村建設行動的啟動之年,許昌將全力抓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構建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更大突破、走在全省前列。
在農業豐收上下功夫。許昌市作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全市各地各相關部門將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扭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及時落實配套資金,全面加快項目進度,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
在產業興旺上下功夫。產業興旺是鞏固脫貧成效、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許昌將加快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積極推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做強高效種養業,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以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和“花、藥、菜、花”為重點,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和綠色品牌農產品,持續調優農業結構、提高種植效益。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加快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等載體建設,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實現現代農業全鏈條式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加快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大力發展各類社會化服務業,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
在農民增收上下功夫。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在增加經營性收入、促進群眾就業上做文章。許昌將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聯農帶農作用,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培育,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合作經營、代種代養、專業服務等方式,讓農民合理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強化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創業指導服務,支持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就業促進增收,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返鄉下鄉創業新格局。
在城鄉融合上下功夫。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用好改革這一法寶。許昌將抓住全域被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機遇,加快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性通道,基本形成統一的城鄉建設用地市場,基本建立鄉村資產產權保護交易制度,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成熟有效,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達到較高水平。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許昌市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奮力譜寫新時代“三農”工作新篇章,推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