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 09:39:00
2021年4月,陜西省果業高質高效發展研討會暨蘋果美麗果園授牌儀式在鳳翔召開
長青鎮石頭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召開收益分紅大會
寶雞市鳳翔區柳林鎮宋村民居
魏生強 全媒體記者 周俊鵬
陜西鳳翔地處“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西部,雖不似江南水鄉婉轉幽深,卻有西北大地的雄渾和開闊。初夏時節,走進這片沃土,一片片蘋果園綠意盎然,那些初顯雛形的青蘋果與婆娑的蘋果樹葉在枝頭上相互媲美,果農給蘋果樹疏果定果的身影一起一伏,與錯落有致的蘋果樹相映成趣,一片繁荗。
主導產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記者來到范家寨鎮張家溝村雨嘉果業專業合作社的一片果園里,合作社理事長王雨嘉帶領幾個當地村民正在地里給蘋果樹疏果。他告訴記者,他的這個蘋果園是2015年建成的。當時流轉了張家溝村土地200畝,除60畝蘋果樹苗圃外,以“蜜脆”和“玉華富士”為主,栽植矮化中間砧及自根砧蘋果樹,并把“瑞香紅”、“愛妃”、“明月”、“魯麗”作為試驗新品種,以試驗這些新優品種在當地的適應性,為當地蘋果園提供參考,以便在當地加以推廣應用,為鳳翔蘋果更新換代提供借鑒。
王雨嘉是寶雞市鳳翔區糜桿橋鎮七家門前村人,1995年畢業于吉林農業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大學畢業后,王雨嘉第一份工作就是銷售蘋果,在蘋果銷售中體會到農民的艱難。農村發展慢變化小,鄉親們技術落后生產收入低,特別是1995、1996年蘋果生產低潮期,每斤蘋果只能賣0.7-0.8元錢,農業低水平生產的現狀刺痛了他,煎熬中他錨定了自己奮斗的方向。上大學前他和父親一起栽的蘋果樹已經掛果,王雨嘉以自家的果園為試驗田,在實踐中摸索作務,并虛心請教“老師傅”,結合自身所學理論知識,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1998年底,他自主創辦果業技術服務部,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蘋果生產和技術服務當中。
2014年9月,王雨嘉流轉土地建設矮化密植蘋果園,試水規范化蘋果生產。建園伊始,在市縣果業技術單位的支持下,王雨嘉堅持開展蘋果栽培技術創新試驗、示范、推廣,解決生產難題,在全面采用蘋果矮砧密植栽培的基礎上,試驗示范砂土改良、水肥一體、人工授粉、化學疏花等高新技術,并試驗示范優化砧穗組合、高紡錘樹形培養、重茬栽植等課題研究。從建園規劃到苗木栽植,從樹形培養到花果管理,生產中的每個環節王雨嘉和當地職業農民學員們一起見證了果園的發展,也共同見證了鳳翔果業的發展。成績印證成長,王雨嘉成立的鳳翔區雨嘉果業專業合作社被被評為陜西省蘋果產業體系中西部示范基地,他自己成長為高級職業農民,也成為體系崗位專家教師。他說:“雨嘉果業專業合作社不光是發展自身,每年還要走出去給蘋果種植大戶、示范戶、貧困戶進行修剪、施肥、疏花等技術指導服務。去年,我們對周邊5個蘋果園進行了技術指導服務。”作為鳳翔區職業農民協會會長,王雨嘉組織技術人員開展果園技術托管服務,為本區9戶蘋果種植大戶服務,受到社會認可。2019年,王雨嘉被農業農村部評為農民教育培訓“百名優秀學員”;2020年,被評為鳳翔區第四屆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今年,他的蘋果園被評為“寶雞市蘋果新有品種引進示范園”。無論在田間地頭還是茶余飯后,“蘋果”是王雨嘉不變的話題。
4月13日上午,陜西省果業中心與陜西省果業協會在寶雞市鳳翔區召開陜西省果業高質高效發展研討會暨蘋果美麗果園授牌儀式。全省5家果園被授予“陜西省蘋果美麗果園”稱號。會上,陜西省果業中心主任魏延安充分肯定了鳳翔提質增效發展蘋果產業工作成效。與會人員到剛剛獲得“陜西省蘋果美麗果園”稱號的寶雞市鳳翔區綠寶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果園觀摩,該果園被打理得井井有條,人們品味著綠寶果業的果子,都覺得風味濃郁、果肉酥脆、酸甜可口、糖度高。董事長曹儒接受記者采訪時激動地說,“被授予‘陜西省蘋果美麗果園’稱號,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提升了公司蘋果的知名度,有利于蘋果銷售。今后,綠寶果業將從果園美化、生態種植、蘋果質量與品質方面發力,創建高質高效果園。通過推動果園生產綠色化、果品高質量化,實現果園經營高效率、經營主體高效益,從而創建成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高質高效的特色果園,為鳳翔果業以及陜西果業樹典型、立樣板。”
“人哄地一年,地哄人三年。”這是鳳翔區綠寶果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曹儒一直遵循的蘋果種植理念。
作為一家以果品種植、試驗研究、示范開發、技術推廣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綠寶果業自成立以來,堅持高質量發展,現有核心示范區果園150畝。在果園管理上,堅持綠色、生態、環保、優質、高效、安全的指導思想及先進、實用、實效、動態管理的技術路線,全面落實矮砧集約高效栽培16項配套技術,注重精品果生產,種植的“曹儒牌”SOD精品蘋果,果個均勻、色澤艷麗、風味濃郁、果肉酥脆,深受消費者青睞。
曹儒為鳳翔蘋果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擔任鳳翔區果業中心主任期間,把矮化蘋果種植作務技術引入鳳翔,退休后,成立了鳳翔綠寶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種植“華碩”、“嘎啦”、“紅富士”等蘋果,并發揮余熱,到田間地頭給果農講課,手把手傳授蘋果作務技術。年過七旬的他,仍在為鳳翔果業發展出謀劃策,以自己豐富的閱歷和專長,關心和培養著下一代,用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帶領著鳳翔果農為鳳翔蘋果產業的長足發展守正創新、砥礪前行。
蘋果產業一直是鳳翔的主導產業,也是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鳳翔是陜西省人民政府最早命名的省級優質蘋果基地縣,被授予國家級蘋果生產標準化示范區,也是全國著名矮化蘋果生產基地。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圍繞“北部蘋果產業帶、中部鄉村休閑觀光產業帶和南部農業產業園區經濟帶”的產業布局,立足大產業、大板塊,以做大做強蘋果產業為核心,重點聚焦興產業、建園區、抓項目、強科技等舉措,強力推進果業產業發展。目前,鳳翔蘋果面積以每年2萬畝的速度遞增,現已建成以范家寨、柳林、橫水、糜桿橋、南指揮等鎮為核心的雙矮優質蘋果基地22萬畝,其中掛果面積14萬畝,建成國家級蘋果標準園2個,省級優質蘋果示范園15個,百畝以上高標準示范園43個,5萬畝蘋果通過了綠色果品基地認證。2020年,鳳翔蘋果產值達到15億元、產量達到30萬噸,全區主栽品種為“紅富士”、“嘎拉”、“蜜脆”等。如今,蘋果產業已成為鳳翔區經濟發展的“頂梁柱”,果農人均果品純收入突破8000元,蘋果成為鳳翔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在鳳翔,蘋果種植已成為群眾發展產業的首選,蘋果產業帶動了不少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的路子。全縣65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蘋果12300畝,都由于種植蘋果而脫貧。
鳳翔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亞海說:“鳳翔蘋果是果農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是一個既有品質、又有品牌的產業。”
鳳翔區果業中心主任魏生強告訴記者,為全力扶持鳳翔區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該區從2014年起,始終堅持每年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蘋果產業發展,扶持項目涵蓋了育苗、建園、物資配套、綠色生產、品牌建設等各個環節,實現了全產業鏈的全面推動扶持,極大地推動了全區現代果業的發展,為全區蘋果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說:“鳳翔區是矮砧蘋果之鄉。鳳翔區會從老果園改造、品種優化、培肥地力、綠色標準化生產、建立蘋果典型示范、樹立蘋果區域公用品牌六個方面推動鳳翔區果業高質高效發展,讓蘋果成為鳳翔區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
據了解,鳳翔農業區海撥750-1150米,年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雨量622.3毫米,日照總時數2536.8小時,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區。這些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使鳳翔區成為發展蘋果產業的適宜區。鳳翔果區已全部列入國家原產地域保護。富饒的土地、豐沛的雨水、溫潤的氣候,加上勤勞的人民,使“鳳翔蘋果”成為寶雞市第一個國家級蘋果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先后榮膺首屆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全國現代蘋果產業30強、最受歡迎的十大水果品牌。
自家的饅頭好,但不能光給自己吃,要把它賣出去。為了讓鳳翔蘋果產業走向全國,實現品牌效應,2018年以來,鳳翔區委、區政府組織團隊北上北京、東進上海、南下福州和深圳進行鳳翔蘋果營銷推介活動,使鳳翔蘋果名聲大噪。
特色產業,壯大鄉村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必由之路。長青鎮石頭坡村,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一路前行,不斷書寫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壯美篇章。石頭坡村地處鳳翔區西南部,距離寶雞市區26公里,鳳翔城區21公里,耕地面積9803畝,退耕還林4200畝。轄23個村民小組,1697戶6234人,黨員172名,勞動力3637人。2018年與太昌村合并后屬貧困村,村民主要依靠傳統耕種方式生產,糧食主要以小麥、玉米為主,養殖業主要以牛、豬、雞、羊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村域主要經濟收入以勞務輸出和傳統種植業為主。經過近5年的發展,全村集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產業發展穩中向好,貧困發生率逐年遞減,2019年整村貧困出列,2020年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實現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過百萬元,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先后被評為寶雞市扶貧示范合作社,鳳翔區十佳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鳳翔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優秀合作社等榮譽稱號。石頭坡村也被評為陜西省集體經濟示范村,鳳翔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和脫貧攻堅先進村,成為鳳翔集體經濟發展明星村。
“窮家難當,一直是制約村域經濟發展的瓶頸,要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就必須要發展產業。”石頭坡村黨支部書記潘勤珠深有感觸地說。石頭坡村黨支部順勢而為,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靈活運用“資源、資產、資金”三要素,率先在全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規范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入社6250人,其中貧困戶219戶,662人全部入社,由合作社法人代表與農戶簽訂入股協議,把合作方式、責權利加以明確。村三委班子成員和有意愿的組長及黨小組長帶頭每人入股2萬元,村組干部入股13人26萬元,為合作社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22戶貧困戶每戶入股1萬元主動加入合作社,群眾以每人20元基礎股自愿加入合作社,3743名群眾簽訂了入社自愿書,已參股3743人74870元,為合作社的進一步發展增添了動力,至目前,干部、社員共向合作社入股56.487萬元。
農業產業發展必須依托現有的田地資源,做足做活土地文章,合理開發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核心是找準適合本地發展的農業特色化項目,走出一條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來帶動村民共同富裕的路子。因此,長青鎮石頭坡村村干部先后深入23個村民小組進行調研,多次召開村民座談會,虛心聽取村民的意見建議,發掘本地傳統優勢產業,村兩委會選派干部赴山東實際考察特色產業現代化種植,隨后組織村“四支力量”、黨員、群眾代表在鳳翔區五鎮十二村學習現代化農業產業種植、管理經驗,經過多方調研,結合長青的水土、氣候條件,確定了以大蔥為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主要目的是通過支部引領,依托區域優勢和現代農業機械,逐步實現大蔥種植機械化,提高產出,增加群眾收入,同時,進一步推動蔬菜種植、農用機械、光伏發電“三大產業”,目前,光伏發電收益達10.37萬元,收益分配到戶資金8.3萬元;購置的耕作機械40多臺(件)創收22萬余元,村民直接受益8萬余元;修建蔬菜加工儲藏冷庫一座,建立了線上銷售平臺,種植的500余畝大蔥,畝產達到12000斤左右,收入90萬元左右;紅蘿卜、油菜、洋蔥、土豆等500余畝經濟作物收入累計達20萬余元。2020年全村社會總產值達1.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近年來,通過利用集體經濟興辦一些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公益事業,大大增強了群眾的集體觀念。通過土地流轉、轉變土地經營模式、入股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方式,破解資金困局帶動產業發展,增加集體收入,持續推進村級集體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帶動鄉村振興。
據了解,鳳翔區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各有所重,虢王鎮以紅薯為特色產業;陳村鎮以羊肚菌為特色產業;南指揮鎮以草莓為特色產業,全面形成了名、特、優、新多元化發展新格局。
鳳翔區在特色產業上還要做大文章,擬投資2500萬元,建設萬畝酒用高粱種植產業園。圍繞西鳳高速出口、西鳳大道西側、柳林鎮區、尹漢路兩側等重點區域布局,通過土地流轉,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在柳林、糜桿橋、彪角等鎮,規劃建設酒用高粱基地1.5萬畝,配套建設占地50畝的機械存放、晾曬倉儲、分揀烘干、倉儲物流、技術指導及品種展示中心,聚力打造“產儲銷、農科教”一體化的現代酒用高粱產業園,建設高標準酒用高粱種植示范樣板,加快形成集種植、加工、釀造、觀光為一體的高粱產業體系,打造強村富民新產業,實現白酒產業新跨越,強力推動全區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環境整治,提升鄉村宜居指數
記者在柳林鎮宋村看到,村莊規劃布局合理,行道樹枝繁葉茂,花壇里花簇錦攢,由于整個鄉村街寬巷凈、花香草綠而顯得玉潤珠圓、光彩奪目。
村干部介紹,為了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村振興,村支部、村委會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動員全民參與,動用機械車輛53臺次,清理“三堆三亂”200余處,粉刷墻面21000余平方米,加蓋排水渠蓋板1000余米,繪制墻體文化10處,修建綠籬12公里,清除亂貼亂畫90余處,清理河道垃圾80余立方米。投資16500元,新購置分類式垃圾桶300個,村容村貌整治成效明顯,全村實現道路兩側無殘垣斷壁、暴露垃圾、垃圾沉積物、雜草雜物,無私搭亂建,農戶庭院及房前屋后無柴堆、糞堆、雜物堆,全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提升。全村已建成雙甕漏斗式廁所210座,水沖式衛生廁所139座,建成三格式無害化廁所260座。全村秸稈年產生200噸,還田率80%,飼料利用率10%,通過清潔能源“雙替代”項目,農戶燃料使用率降低到10%左右;農膜年回收400公斤,回收率80%;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回收320公斤,回收率80%。
鳳翔區全面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按照“八清一改”的工作目標,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站位,充分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來,按照“戶分類、村組收集、鎮管理、區處置”模式,擬投資1900萬元,在全區12鎮160個行政村規劃建設138個村級生活垃圾中轉站,配備垃圾收集轉運設施;采購10噸垃圾壓縮車4輛、裝載機1臺、壓實推土一體機1臺;招引第三方保潔清運公司1個,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長效運行和規范處置機制;全面落實網格化管理和日常清掃保潔制度,確保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有效根治農村“臟、亂、差”問題,實現農村環境衛生“全域覆蓋、無縫對接、一體管理”,農村環境面貌全面提升。按照“因戶分類、因村施策、因鎮制宜、全域覆蓋”的思路,擬投資1.2億元,在全區12鎮160個行政村改造戶廁5萬戶左右。嚴把“十關”,落實“四公開、三公示”要求,推廣條件適宜、成本適中、簡單實用、維護方便、農戶滿意的改廁模式,在城郊村和平原村重點推廣三格化糞池式無害化廁所,改造模式以單戶單體為主,探索推行集中處理、多戶聯排等模式;在農戶居住分散偏遠平原村和山區村,重點推廣使用衛生廁所或實施三格化糞池式無害化廁所,確保改一個、成一個,群眾滿意一個,高質量完成農村“廁所革命”整區推進戶廁改造任務,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真正實現村莊環境整潔、生態宜居。
鳳翔區委、區政府早在3月份就召開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推進會,咬定目標、把準方向,認真謀劃,按照“高點定位、創新突破、形成特色、爭創一流”的總要求,“跳起來摘桃子”,追趕超越、出新出彩,堅持脫貧不脫產業,聚力強產業穩增收,進一步延長產業發展鏈條,帶動脫貧戶、邊緣戶通過發展產業增收致富,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描繪著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