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 09:11:00
奶牛產后疾病發病率高,夏季更為高發。如何做好夏季的產后保健,將是重點。
奶牛產后疾病的發生,重在預防,養殖戶要細致觀察,將疾病消滅在萌芽中。特別要注意新產牛和肥胖牛,最大限度提高干物質采食量。
一、分娩地點應選擇通風干燥陰涼的地方,防止出現中暑,周邊的電源、水源方便,便于高溫時的處理。
二、分娩后迅速進行糖鈣療法,補充能量,防止奶牛低鈣造成的損失,同時注射新斯的明或氯化銨甲酰甲膽堿注射液,有助于產后平滑肌的蠕動,促進子宮蠕動,有助于胎衣和惡露的排出,有助于胃腸道的蠕動,增加奶牛食欲。
三、產后連續3天注射頭孢噻呋鈉和氟尼辛葡甲胺,對奶牛進行鎮痛和消炎,可以預防奶牛三大病,增加奶牛食欲,增強抵抗力。有條件可注射鹽酸多西環素注射液,效果更佳。主要防治產后敗血癥的發生。
四、連續7天測量體溫,如有異常抓緊處理。
五、適當飼喂微生態和發酵飼料,增加瘤胃有益微生物的數量,防治夏季大量喝水造成的瘤胃微生物的稀釋。
六、對于食欲差的牛只,監控奶牛真胃移位。
七、飼喂一些易于消化和適口性好的飼料,干凈的飲水,如進口的苜蓿、燕麥等,以及能量較高的膨化大豆等飼料。
(馮陽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