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農機 > 正文

動動指尖忙田管 智慧春耕促豐收

2021-03-30 10:58:00   

在江西省南昌縣蔣巷鎮大田     農社萬畝農場,工作人員操控無人     播種機進行空中種子撒播。

廣袤田野上,地上跑的大農機、天上飛的無人機、田管用上大數據,智慧春耕助力農業提質增效。放眼祖國春耕一線,各地不斷夯實農業基礎,發展現代農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億萬農民闊步走在鄉村振興大路上。

 農機裝“北斗”讓耕作科學省力

今年,在辛勤勞作的農民朋友身邊,多了一些特別的“伙計”。在田間,不需要機手們操作,拖拉機就可以行駛出筆直的路線;在家里,輕點手機就可以控制噴灌機出水量,隨時隨地查看耕地面積、播種數量。

這些現代化的農業耕作場景,來源于電科網通依托北斗衛星導航技術,為農業發展提供智能、高效的解決方案。、

“2015年起,我們就開始在智慧農業領域深耕,從農機作業監管系統起步,逐步向農業生產‘耕種管收’各環節的信息化監測拓展。”中國電科27所相關技術專家表示。

據介紹,北斗導航智能農機駕駛系統是一款兼容輪式、履帶式及鉸鏈式自動駕駛終端系統,支持直線、曲線、對角靶曲線、圓曲線等多種作業模式,作業精度±2.5厘米,可適應平地、坡地、水田等各種作業環境。農機作業智能終端具備防水、防塵、防震特性,最高支持動態厘米級定位,能提供完善的人機交互功能,支持對耕、種、管、收各環節多種農機類型作業監測。依托安裝在大型拖拉機、收割機的農機作業智能終端回傳數據,農機作業智能監測系統能向不同種類農田,提供監控、調度、審核、統計查詢等監管服務。

裝配智能滴灌設備 柚子種植省水又高產

陽春三月,各種果樹競相開花。走進廣東省江門市羅坑鎮東坑農場紅心柚種植基地,在撲鼻而來的柚子花芬芳中,8位來自福建的疏花專家正在柚子林里忙碌。在灌溉方面,東坑農場講求節約和效率。

在東坑農場一塊柚子地,工作人員正在裝配智能滴灌設備。該地塊沒有像傳統柚子地那樣采取傳統地灌方式。“我們目前正在加緊安裝智能滴灌設備,安裝完成后只需要通過手機或電腦進行簡單的操作,水便能進入到管道中,滴入到柚子作物根部,實現精準滴灌,達到省水、增產的效果。”劉祥惠介紹,新的智能灌溉系統包括有濾后排污閥、總出水流量計等先進設備。東坑農場整個智能滴灌系統完工預計在今年7月。智能滴灌系統運行后,工作人員還可通過電腦或手機實時掌握溫度、濕度、光照指標,監控哪個地方水管出現了故障等情況,并及時組織搶修,實現遠程按需供水。應用智能滴灌系統比人工澆灌可以節約70%的用水。

互聯網+農技農藝 種田高效省力

灌肥、調試、起飛,在新疆烏蘇市皇宮鎮千畝小麥示范田,植保無人機在技術員的操控下穩穩地飛進農田進行肥料噴灑作業。“無人機噴灑肥料特別均勻,省工省時,800畝地小麥追肥,兩天就干完了。”種植大戶馬建明豎起了大拇指。

湖南岳陽縣細冬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育秧車間里,精準印刷播種育秧機正在高速運轉。隨著機器的轉動,種子被均勻“打印”到可降解的播種育秧專用紙上。“使用新設備,種子能節約近50%,還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和秧苗的質量,糧食產量能增長10%。”合作社負責人楊洪波興奮地說。

“施肥從‘靠手感’變成‘靠遙感’!”河北省曲周縣金沃福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志成感嘆,遙感無人機飛一圈,地塊狀況摸得一清二楚,“綠色代表地力好,紅色提示要多施肥。小麥‘吃’得更營養了,畝產從1000斤增加到1300斤。”

 “云科技”助力 成了春耕新潮流

輕點手機,水霧自動從噴頭奔涌而出,農田墑情、作物成長狀況清楚地顯示在屏幕上。在江蘇沭陽縣華沖鎮司家蕩村雜交水稻制種和商品糧基地,手機成為農民春耕好幫手。今年沭陽縣在田小麥141萬畝,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云技術”全程呵護糧食生產。

眼下,山東青島的馬鈴薯等作物進入播種關鍵期,小麥返青也迎來除草、施肥的最佳時機。在洋河鎮朱季村,無人駕駛旋耕機在農田里來回穿梭,無人駕駛播種機緊跟其后進行自動播種,播行筆直,覆土均勻。“過去播種馬鈴薯,全村老小都要上陣。如今,有了無人駕駛旋耕機、起壟機和播種機,種地輕松多了。”青島高產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高古今年種植了80畝馬鈴薯,不到一天就全種完了,“用上北斗導航控制系統,作業精度高,誤差控制在兩厘米以內。”

目前,青島市農用北斗終端農機保有量已達到3000多臺,馬鈴薯、胡蘿卜等作物起壟作業80%以上實現無人駕駛;全市機動植保施藥機械1萬多臺,植保無人機800多架,基本構筑了“地上+地下+低空”的立體作業格局。

 工廠化育秧智能噴淋科技育苗效益高

三月中旬正是早稻育秧的時間,在江西宜春市上高縣榮堯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工廠化育秧”大棚里,農技人員在電子終端輸入指令,設備自動將種子均勻地播撒在育苗床架的育苗盤上,覆蓋表土,再將育苗盤依次擺放到專門的位置。隨后,工作人員輸入好溫度、濕度等相關參數,將大棚關閉些時日,種子就會自動發芽。

在產糧大省黑龍江,雖然春耕還沒開始,但農民們也沒閑著。黑龍江鏵鎰無人農場內,農民正對大型的農機做檢測和維護,在農用拖拉機上安裝智能設備。“如果漏播了一粒種子,它(電腦)都能在平臺上顯示出來哪塊漏播了,產量這一塊會比正常年產增加15%到20%之間。”合作社聯社理事長杜濱說。

連日來,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姚王莊鎮胡許莊村菜農忙著在智能溫室里管護西紅柿、辣椒秧苗,先期培育的20萬株秧苗已經對外銷售完畢。去年,該村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53萬元,建成了占地總面積6700平方米的3座高標準育苗溫室,安裝了智能噴淋設備,運用科學的培育方法和管理方式,精心培育各種精品種苗,每個溫室一個育苗周期可以育苗20萬株,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本報綜合)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