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6 14:45:13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因為豬肉價格下跌,一些小型養殖戶縮小養殖規模或者甚至放棄養殖,但記者也發現,不少已經成規模的養殖戶卻準備擴大規模,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劉殿文父子去年養了300多頭育肥豬,雖然飼料和玉米的價格都上漲了,但今年他們仍準備擴大豬舍,再購買200頭育肥豬。
養殖戶 劉殿文:咱們保持一直養,它總得有漲價的時候,咱們養時間長了,哪個季節豬的行情好,哪個季節豬的行情不好,咱們就躲開這個月出欄。
劉殿文說,雖然現在豬肉價格走低,但他們投入了養殖成本,無法放棄飼養,而且在他們看來利潤還是存在的。同樣準備擴大養殖規模的還有養殖戶王少云,他和公司合作養豬,公司提供豬仔、飼料和技術等,王少云負責代養,育肥后公司進行回購,行情低迷時采取保底價進行回購,之后利潤四六分成。
養殖戶 王少云:豬行情好的時候,掙個四百五百一頭豬;豬行情不好的時候,掙個二百三百,就這么個情況,但最起碼養殖戶始終是掙錢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規模化養豬是破解“豬周期”的有效途徑。隨著這些年養殖業的發展,吉林省的養殖戶多為規模養殖戶,對穩定豬肉供需平衡起到了一定作用。
吉林松原市養豬協會會長 郭中江:一個中型的豬場大約養一兩千頭豬的大約投資都在二三百萬元,它退出市場很難,包括他投入一些設施,投入一些精力、投入一些技術,就保證他們能堅持在豬肉市場低行的時候也能養下去 。
同時,業內人士也建議養殖戶盡量養殖一些綠色有機豬,有機豬肉的市場行情相對穩定。
吉林松原市養豬協會會長 郭中江:養一些生態綠色的豬,比如黑豬這塊就比較有特色,它生長周期長、抗病能力強,就是抗風險能力加強了,這樣它的生豬價格包括豬肉價格都比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