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9 08:49:32
近年來,桐廬縣多措并舉,全力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制約因素,優化成長環境,加快推進農村電商、民宿經濟、鄉村旅游等新型農村經濟發展,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創客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高質量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一、做好土地“供”與“轉”的文章,釋放發展空間。一方面出臺政策保供地。出臺“強農十條”政策,明確每年拿出40畝農業產業用地專項指標,作為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三產”融合等重點項目用地保障。明確鄉鎮(街道)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預留不超過5%的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于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另一方面做好扶持促流轉。每年700萬元(2019年-2021年)專項扶持村集體整村整組連片土地流轉,促進資源向鎮村土地流轉平臺集中,吸引大學生、返鄉農民工、農創客等新型職業農民帶項目入住園區,舉辦休閑農莊、家庭農場,形成集聚效應,建設百花園、百果園等特色農業產業園區。
二、做優平臺“聚”與“特”的文章,優化發展環境。一方面依托產業平臺加速主體集聚。打造集辦公、檢驗檢測、倉儲配送及小微農產品電商企業孵化為一體的桐廬農業電子商務產業園。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依托桐廬特有山水人文資源,打造出“莊園小鎮”百江鎮、“紅色茶鄉”新合鄉、“快遞之源”鐘山鄉、“全域景區”合村鄉、“畬族風情”莪山鄉等“五朵金花”,建設大路糧油、鳳鑫玫瑰、環溪白蓮、新龍百合等田園綜合體。
三、做深改革“轉”與“合”的文章,激發發展活力。一方面做好賦能活權,推動資源轉產業。以2018年入選全國第三批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為契機,深化“空心村二次創業”改革,開展農林地經營權有償流轉、股份經營改革試點和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讓、股份合作等創新機制,吸引新農人到鄉村租用閑置房、土地山林、河道資源,發展新產業新業態,400余幢老舊房通過外來資本打造成為優質民宿。同時,制定出臺了“民宿行業管理辦法”,推行民宿辦證“一窗受理、聯合驗收、多證聯辦”“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市率先破解民宿辦證問題。另一方面做優多方聯合,形成發展合力。作為全國首批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七個試點縣(區、市)之一,該縣在放活土地經營權、探索土地股份制改革上先行一步,探索發展了一批土地經營權股份制組織,支持各類服務主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通過實行“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直營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企業”社企合作模式、“農戶+農業企業”土地股份公司模式和“農民之家+企業”股份合作模式,形成了“保底收益+股份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
四、做強人才“引”與“育”的文章,夯實發展動力。一方面做好“引”的一號工程。深化國家級“結合新型城鎮化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示范縣”創建工作,吸引大學生、農民工和退伍軍人等群體返鄉創業。推進鄉村人才機制改革,強化鄉村本土人才開發和幫扶,形成讓農民留鄉、市民下鄉、能人回鄉的創業人才良性流動機制。另一方面做好“育”的基礎工程。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和現代農業領軍人才培訓工程。發揮示范表率作用,培育職業經理人、電商企業主、高端民宿經理人、返鄉創業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