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 09:57:31
三月四日,安康市漢濱區流水鎮茶農正在采摘新茶。通訊員 趙華斌攝
近期天氣漸暖,三秦大地從南到北逐漸進入春耕時節。蔬菜大棚里,農民們忙著移栽定植菜苗;小麥地里,農民們忙著春灌施肥;蘋果園里,果農們忙著剪枝拉枝……三秦大地到處是農民們忙碌的身影。今天,本報推出一組春耕生產的報道,帶您一起領略春耕美景,期待收獲喜悅。
科技種田 農業走向現代化
2月25日,蔬菜移栽機正在作業。
記者 申東昕文/圖
2月25日早晨,位于太白縣的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里生機盎然,歡聲笑語。人們種下幼苗,搶抓黃金時期加緊勞作,以確保蔬菜提前上市。
“小胡,把風機降溫系統打開,棚內溫度有點高了。”
“小蘇,來幫忙把蔬菜育苗盤搬過去。”
……
在蔬菜育苗中心,記者見到了正在指揮育苗工作的合作社負責人艾科平。“正月初七過后,蔬菜基地正式開始春耕,就是希望能走好第一步,蔬菜到時候可以提前上市,賣個好價錢。” 艾科平說,“制定發展規劃,聯系種子化肥購買渠道,培訓招聘人員,更新機械與設施……這段時間,每一項工作都是重中之重。這幾年,合作社在規模經營、選種育苗、土地改良、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探索。我們農業生產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
走進綠蕾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田地里,可以看到,今年的春耕少了很多“人氣”,多了很多機器。
伴隨著大型旋耕機的轟鳴聲,菜地里的土塊破碎了,土壤變得松軟。剛結束第一輪的翻土、旋耕,2架植保無人機就立即升空,進行施肥作業。在操作人員的遙控下,植保無人機盤旋到空中一米左右高度,裝載在無人機底部的化肥均勻撒在田地里。短短幾分鐘,一畝多的田地就完成了施肥作業,等待蔬菜苗的移栽。
“傳統種植方式費時費力,成本很高。” 艾科平說,“現在,我們啟用了整地機械、移栽機、植保無人機等新裝備、新技術,以機械化優勢促春耕。有了科技的幫助,勞動力成本節省近一半,春耕效率翻倍。”
艾科平用蔬菜苗移栽舉例子:過去一個人一天能栽一畝地,開支80元。移栽機“上崗”后,一小時就能完成3畝地的蔬菜移栽工作,是人工移栽的10倍以上,而且具有不傷苗、不漏栽等特點,較人工移栽增產5%到10%。
為了提升蔬菜品質,合作社建起集溫控、種植、水肥、自動物流系統于一體的智能化綠色有機蔬菜基地,通過手機端就能實現實時監測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要素數據,控制大棚遮陽板、灌溉系統、施肥系統等。
把種菜做成高新技術產業是艾科平一直以來的目標。這幾年合作社在機械化、數字化上的投資超過了200萬元。
除了傳統的育苗移栽工作,年后備耕階段是合作社招聘的高峰時期。時代對農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術、管理和銷售渠道的進步,最離不開的還是人才。從合作社發布的招聘啟事可以看到,除了傳統的務工人員,他們對農業技術人員、網絡營銷人員和計算機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種菜還要招聘計算機行家,這事情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艾科平說,“隨著農業走向機械化、現代化,懂技術、會創新的年輕人大有前途。”
“我們會和合作社的社員一起干,在現代化機械的助力下爭搶進度,不誤農事,不誤農時,科學種田,加強對蔬菜生產過程的標準化管理,爭創綠色蔬菜品牌,在提高蔬菜產量的同時實現產值的提升。”對于新的一年,艾科平信心滿滿。
設施蔬菜 讓百姓餐桌更豐盛
農民移栽辣椒幼苗。通訊員 周濬攝
記者 吳莎莎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趁著大好春光,安康市漢濱區的田間地頭開始忙碌了起來。
早春,走進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馮家壩現代農業園區,連片的日光溫室大棚里,寶塔菜、西紅柿、甘藍等蔬菜長勢喜人。農民正在大棚里育苗、澆水,翠綠的蔬菜苗整齊地排列著,生機盎然。
“現在正是設施蔬菜定植的關鍵時期,早春定植時氣溫較低,幼苗難以適應變化的環境,不易成活,因此在定植前必須進行幼苗鍛煉。鍛煉后幼苗莖粗、葉厚、色綠、健壯,易生新根,成活率高。定植前施用葉面肥和殺菌劑,做到帶藥帶肥定植,同時還要多注意棚內溫度濕度的管理,防止病害發生。”在日光大棚里,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技術員劉瑞普一邊說著,一邊演示春季蔬菜定植流程。
據劉瑞普介紹,馮家壩現代農業園區種植面積300畝,高標準建設蔬菜大棚150個,主要種植黃瓜、西紅柿、辣椒、茄子、芹菜等20多種蔬菜,是漢濱區重要的菜籃子保供基地,也是村民實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依托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發展智慧農業,采用水肥一體化灌溉、氣象自動預警和全程監控等智能化技術應用,實現棚內精準控水、控肥、控溫、控濕。
蔬菜種植既帶動周邊村民參與蔬菜產業化經營,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還讓村里產業發展有了亮點,成了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近年來,安康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通過優先土地入股分紅、優先承包直營店、優先安排務工、免費提供大棚、免費提供種苗、免費技術培訓等措施,幫扶帶動535戶1843人實現脫貧增收。
“目前雖已進入早春,但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變化大,對蔬菜生長影響較大。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漢濱區設施蔬菜定植的最佳時機。目前,區內各經營主體已經抓緊開展各項準備工作,提前購置肥料農膜等生產物資,為全年生產早做計劃。區上也組織開展了蔬菜生產管理技術指導,促進蔬菜生產優質、高產,從而保障市場有效供給。”漢濱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韓宜說。
2月24日下午,漢濱區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張開軍正在進行一場關于蔬菜育苗及栽培技術的直播,一個小時的講解讓觀看視頻的網友收獲良多。據了解,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共舉辦了8期2021年春季農業生產技術培訓直播。通過直播,農民獲得農業技術更加便利。
“目前全區年蔬菜播種面積23.63萬畝,其中以大中棚為主的設施蔬菜播種面積達到5.08萬畝。今年,漢濱區要大力推廣經營主體抓種苗和收購,農戶抓田間地頭的利益聯結模式,降低經營主體勞務成本,提高農戶生產管理積極性。”韓宜告訴記者,“漢濱區以工廠化育苗為紐帶,連接設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實現全區辣椒苗的統育統供統銷。全區辣椒、南瓜、香菇加工比重逐年增加,訂單種植成為常態,產品外銷多個省區。如今,‘漢濱辣椒’已正式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正在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備足農資 保豐收更有底氣
化肥配送現場。本報記者 宋志明攝
記者 宋志明 通訊員 杜小提
春耕大忙時節,合陽縣金峪鎮解莊村村民解目張還在北京打工回不來,家里20畝小麥沒人施肥、灌溉。焦急中他給合陽縣合同興供銷電商公司經理張李中打電話求助。張李中立刻聯系解莊村的農資配送點,將5袋化肥送到解目張家麥田地頭,并雇請村民幫他完成了施肥、灌溉工作。解目張用微信轉了化肥、雇工費用后感激地對張李中說:“你們為我省了3000元路費和誤工費,真是幫了大忙啊。”
合同興供銷電商公司是由合陽縣供銷社控股成立的農資經營企業,同時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服務。目前,合陽縣供銷社已建有類似企業 7 家,還建立了配送中心 4 個、經營服務網點128 個,依托“供銷e家”線上線下平臺開通24小時農資服務熱線,為農戶送貨上門。今年春耕,合陽縣供銷社已落實各類農資2000噸,已配送各類肥料1100噸、農藥130噸,做到了貨源足、種類全、品質優,價格穩定。
無獨有偶,寶雞市鳳翔區范家寨鎮湫池廟村村民馮元祥也享受到了供銷社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今年化肥價格漲了,但我在石家營供銷社買化肥,每噸少花300元。”馮元祥說。為了保障春耕農資供應充足、價格穩定,鳳翔區石家營供銷社早在去年底就開始采購化肥。“我們去年11月采購了4500噸化肥,進價比現在每噸低300元。目前我們按原價銷售了3000噸,不僅滿足了當地春耕化肥需求,還為群眾節省了90萬元。”該社主任蘇雙田說。
為了做好春耕農資保障供應工作,鳳翔區供銷社提前安排部署春耕工作,充分發揮區農資配送中心、16個農資配送站和137個村級農資供應點儲備調運功能,減少銷售中間環節,降低費用成本,最大限度穩定農資價格。截至目前,鳳翔區供銷社已儲備各種化肥1.3萬噸、農膜500噸、農藥5萬公斤,確保了春耕農業生產需要。
蠶桑產業一直是旬陽縣的傳統產業。近日,旬陽縣趙灣供銷社多方爭取化肥8噸,向當地2個村200多戶蠶農發放。“供銷社免費給我們送化肥、送石灰,還提供技術服務,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在供銷社幫助下,我每年養蠶收入4萬元。”蠶桑養殖戶楊化忠對供銷社贊不絕口。
今年開春,旬陽縣供銷社扎實做好春季蠶桑生產和春蠶種落實工作,計劃發放蠶種2500張,儲備化肥5055噸。在協助蠶農做好桑園管護的同時,旬陽縣供銷社還對養蠶較多的村組進行技術培訓,讓蠶農全面掌握桑園管護、科學養蠶技術,從而保障春季生產。
據了解,當前我省農業生產進入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省供銷社及時下發了《關于做好近期穩價保供和春耕備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供銷社做好農資供應服務,全力保障春耕生產。省供銷社積極謀劃推進春季農業生產服務工作,加強化肥、農藥、農膜等主要農資的調運和儲備,力保春耕期間農資供應量足、價穩、不斷檔、不脫銷。同時,指導各級供銷社創新經營方式,幫助農民解決原料供應、市場信息、產品運輸等困難;強化農資市場的供求和價格變化監測預警,及時發現和解決市場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應對工作;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大對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打擊力度,杜絕假冒偽劣農資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