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2 09:10:58 胡程 通訊員 柯思德
新春伊始,望江縣長嶺鎮2021年招商引資推介會在該鎮扶貧產業園召開,有3家紡織企業簽訂投資協議,投資金額2億多元。
2019年以來,針對扶貧產業項目分散、效益發揮不明顯、帶動性不強的難題,該鎮積極整合村級扶貧資金,流轉土地,規劃建設了500多畝扶貧產業園項目。長嶺鎮扶貧產業園自去年建成以來,已先后引進5家紡織服裝企業入駐,就近吸納300多人就業。去年底,該產業園已被批準為“農民工返鄉創業產業園”。
長嶺鎮扶貧產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是望江縣積極探索扶貧產業發展新模式、著力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望江縣通過搭建各類扶貧產業發展平臺,優化扶貧產業資源,創新產業發展模式,使扶貧產業效益得到了更好的發揮,也為全縣接續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筑牢了根基。
編制規劃抓特色
作為有著多年蔬菜種植傳統的特色村,望江縣楊灣鎮豐樂村從過去的分散種植,到如今形成了年產值超4000萬元的蔬菜生產基地。
該村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三合一生產經營模式運行,將156戶分散的農戶聯結在一起,通過集中規模化的“抱團”經營來優化產品品質和生產管理。目前,該村種植蓮藕、大棚蔬菜3500畝,草莓、葡萄等各類瓜果萬余噸,帶動周邊600多戶村民致富增收。
近年來,望江縣邀請安徽農業大學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調研,對本地資源、產業基礎、市場條件進行系統評估,反復征詢村“兩委”意見和村民意愿,為當地60個貧困村“量身定制”產業規劃,并同步編制全縣產業扶貧布點規劃,重點圍繞木本油料、稻田綜合利用、大棚蔬菜、番鴨養殖、特色水產等主導產業進行打造,為每個村謀劃確定2-4個具體特色產業項目,856個具體產業項目全部納入扶貧項目庫管理,涉及投資近10億元。
該縣突出特色打造“六金”工程,圍繞“安慶六白豬”品牌打造“金豬”工程;發揮全國生態網箱養鱔第一縣優勢,打造“金漁”工程;推廣溫氏肉鴨養殖,打造“金鴨”工程;建設食用菌生產基地,打造“金菇”工程;推進稻漁綜合種養,打造“金米”工程;建設50萬畝油菜生產基地,發展6.9萬畝油茶和薄殼山核桃,打造“金油”工程。望江通過整合扶貧項目,形成“政府出資、企業運作、農戶受益”的產業扶貧模式,建設了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產業扶貧綜合體”。該縣建成500萬元以上扶貧產業綜合體22個,帶動1萬余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超1400萬元。
“聯合扶貧”聚合力
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創新推出“聯河扶貧”五大模式,在“輸好血”的同時幫助貧困群眾增強“造血”功能,累計帶動26個村11833戶增收3986.8萬元。
近年來,望江縣突出大扶貧格局,在全縣范圍內打造“五朵金花”,形成聯河股份、聯友農業、豐尚草菇、溫氏肉鴨和現代養殖模式,通過企業帶貧,凝聚起脫貧攻堅合力。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聯河股份建立“公司+農戶+農技”綠色稻米產業扶貧模式,以鄉鎮為單位,與貧困戶簽訂稻谷訂單合同,引導群眾種植優質稻米,采取統一品種、統一農技指導、統一運輸、統一收購儲存的方式,按高于市場價的標準加價收購。公司累計與7647戶貧困戶簽訂訂單,種植面積6.87萬畝,帶動貧困戶增收1402.8萬元。
申洲針織(安徽)有限公司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增加就業崗位,精準實施就業扶貧,先后吸納32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為貧困戶員工累計發放工資10.24億元,為望江縣2000多戶貧困家庭消除了“零就業”,直接帶動近10000人脫貧。
與此同時,縣域結對幫扶模式增強了地方產業發展動能。省國資委、安徽日報報業集團等單位傾情幫扶,安徽海螺集團、蕪湖市鏡湖區、安慶市迎江區結對助力,送資金、送人才、送項目、送理念,有力提升了望江縣脫貧攻堅工作質量。在蕪湖市鏡湖區、安慶市迎江區結對幫扶中,先后互派34名優秀干部和25名專業技術人員掛職交流,除了支醫支教、捐資捐物、產銷對接外,還為貧困村“量身定制”扶貧產業規劃,優選重點項目。其中,蕪湖市鏡湖區投入2737萬元幫扶資金予以支持,壯大20個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8萬元以上,并帶動1119戶貧困戶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