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15:53:23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崔麗
記者近日獲悉,先正達集團中國發布《MAP2020年綠色發展報告》,這是自去年6月先正達集團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系統開展的針對MAP(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模式的綠色發展評價。
MAP模式為第二階段綠色增長計劃開好局
新成立的先正達集團中國于2020年正式啟動第二階段綠色增長計劃,設定了到2025年新的目標和四項新的承諾,致力于減少農業的碳足跡,加大農戶支持力度,對抗全球氣候變化。
先正達集團中國總裁覃衡德表示:“我們希望通過科技創新和商業創新,為行業帶來更多新的理念和方法,形成更多共識,真正改善農業的碳排放,助力我國農業朝可持續發展目標邁進?;诖?,我們發布了《MAP2020年綠色發展報告》。同時,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農民要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美好生活,我們永恒的初心就是一切以農民為中心。”
在先正達集團第二階段綠色增長計劃中,MAP模式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先正達集團中國副總裁、MAP與數字農業BU總裁應敏杰介紹,為了更科學高效地推進MAP的發展,MAP基于可持續發展農業的核心要義,統籌可持續與發展關系,按照重要性、系統性、獨立性和操作性原則,由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多輪專家咨詢論證,構建了科技創新、綠色生產、環境友好、品質提升、社會影響5個一級指標和17個二級指標的MAP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并選取代表性作物進行實證調研,獲得了全國典型代表作物的種植基線數據,量化評價MAP在實際業務推進過程中,對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的可持續影響與貢獻。
報告顯示,MAP服務農戶的綠色指數為45.65,比非MAP服務農戶高33.79%。
科技創新謀發展: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
武占營是甘肅省古浪縣海子灘鎮的玉米種植大戶。在與MAP合作之前,他只是直覺地認為生育期越長,單穗越大,產量就越高,從來沒聽到過“光熱資源”“積溫”這些字眼。
2019年春,在MAP服務中心的指導下,武占營學會了使用MAP智農APP來記錄田地積溫數據,并參照智農APP上結合的大數據和當地條件的推薦,選擇了新品種玉米進行種植。新品種出苗齊、苗勢旺,還能抵抗當地多發的病害,每畝可增產約50公斤到150公斤。
MAP通過建設418個品種篩選及配套技術研究平臺,為農戶提供“提質、增效、輕簡化、可持續”的創新產品和種植技術方案,突破傳統種植模式,推動數字化種植管理,并用助農貸款和保險來最大程度幫助農戶擴大規模、規避風險。
報告顯示,科技創新方面,MAP服務農戶的平均得分為58.61,比非MAP服務農戶提高62.67%。
綠色生產助增效:投入減少產量卻增加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華僑農場長期種植水稻。MAP中心的農藝師在這里開展水稻側深施肥技術的試點,“做給農民看”,讓農戶們直觀地了解這項現代農業技術的價值。
試驗的結果很明顯——化肥投入量減少了,需要的勞作減少了,出產的水稻品質和產量都增加了,參與試點的種植戶們的收入也增加了。農戶們都是多年種植水稻的行家,試驗田與旁邊地塊的對比讓他們眼見為實。越來越多的農戶主動聯系MAP服務中心,簽訂來年的側深施肥服務協議,訂購專用肥料,要求全程技術指導。
MAP在全國各地布局服務中心,以糧食主產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搭建由MAP技術服務中心、MAP農場和MAP鄉村服務站組成的縣、鄉兩級服務體系。專職農藝師現場指導,并通過實驗室測土、測葉等技術手段,制定農戶水肥、植保等各項針對性管理方案。
報告顯示,綠色生產方面,MAP服務農戶的平均得分為39.99,比非MAP服務農戶提高9.35%,總體優勢明顯。
環境友好攢金山:全面助力黑土地保護
2020年,MAP與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政府、農業農村局達成合作,為梨樹縣黑土地聯盟及梨樹縣20余家重點合作社提供全程服務支持。MAP充分利用“7+3”技術服務優勢,為合作社、家庭農場與種植大戶提供品質原糧訂單、農技服務指導、綠色植保防控和地力提升方案等服務,同時利用MAP智慧農業數字化管理工具,為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全程種植數據記錄,指導種植生產,全面助力我國黑土地保護。
MAP主要通過高標準耕作、測土配方、有機肥使用、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等措施,來有效改善農業生產對土壤的擾動,調節土壤的理化結構,減少因有害生物過度防治帶來的環境殘留和污染,并實現更好的抗性管理。
報告顯示,環境友好方面,MAP服務農戶的平均得分為44.39,比非MAP服務農戶高出50.32%。高標準耕作覆蓋率和有害生物綜合防治采納率均有提升,在測土配方施肥方面的表現尤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