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10:12:48
發展鄉村產業,土雞可以變“金雞”,“小黃花”成為帶富一方的“大產業”,馬鈴薯也可以成為“小康薯”……一個個鮮活典型展現的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在3月1日召開的全國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視頻會上,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
在全國兩會前夕召開的這次會議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十四五”期間,鄉村產業工作怎么做?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為你解析。
以“五抓”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記者了解到,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21年2月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指出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也提出了目標: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32萬億元,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培育一批產值超百億元、千億元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鄉村休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數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超過1500萬人。
如何確保“十四五”鄉村產業開好局、起好步?答案就是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為此,農業農村部提出以“五抓”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抓規劃。各地要編制好“十四五”鄉村產業發展規劃。抓平臺。建設好“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以及農產品加工園和返鄉入鄉創業園等平臺。抓企業。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抓要素。破解鄉村產業發展用地難、貸款難問題。抓機制。推廣契約式、分紅式、股權式利益聯結方式,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
聚焦高質量發展 各地涉農部門齊發力
據了解,來自山西、江蘇、安徽、湖北、廣東、貴州等6個省份的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同志在視頻會上進行了交流發言。
山西以“三優三建兩提升”為主抓手,全力打造釀品、飲品、乳品、主食糕點等十大產業,蹚出一條鄉村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路;江蘇堅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目標定位,聚焦高質效的優勢產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安徽強化“五個堅持”,引領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業、推進三產融合發展;湖北在后疫情時代緊緊扭住農產品加工這個“牛鼻子”和農業產業化這個關鍵點,構建三大機制、聚焦四個重點、用好五筆資金保障、實施六大工程;廣東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力構建“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貴州圍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縱深推進農業產業革命,不斷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典型案例多點切入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各具特色,包含了鄉村產業發展的多種形式。不難看出的是,這些典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都是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路徑,著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記者注意到,《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中提出要在空間布局、產業結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主體培育等多方面共同發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本次發布的典型,也是從上述方面綜合考量的。
山西大同云州區的“黃花”產業、河南漯河的食品產業集群挖掘特色資源,打造鄉村產業發展新高地,提升了鄉村產業發展的綜合競爭力;甘肅定西安定區發揮地域優勢,把馬鈴薯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優勢主導產業,延伸加工鏈條,拓展產業增值增效新空間。
發揮鄉村功能價值,豐富鄉村產業發展新業態也是典型案例所體現的一個突出特色。浙江安吉縣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四川明月村以竹海茶山明月窯為依托,推進農旅融合,走出了一條以“文創賦能休閑農業、推動產村融合發展”的發展之路;貴州凱里以培訓為抓手,以市場為目標,以合作社為落腳點,做大苗繡傳統產業,在指尖上繡出一條發展產業致富的新路。
農村“雙創”成為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動能。福建晉江、遼寧朝陽十家子村在推進創業創新,培育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方面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寧夏昊王米業發起成立昊王優質米業聯合體,圍繞優質糧食種植、加工、銷售,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撐,建立全產業鏈服務體系,涵蓋多功能業務,強化聯農帶農,形成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新優勢。
風起揚帆正當時,乘風破浪譜新篇。無論是2021年中央1號文件還是農業農村部1號文件,鄉村產業發展都是被強調的“重頭戲”。因此,高質量發展好鄉村產業對于“十四五”期間的農業農村工作以及鄉村全面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