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農機 > 正文

陜西省渭南市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 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2021-03-01 10:36:45   

記者 田錫超

冰雪消融、春潮涌動的2月,正是春耕春管的關鍵時期。秦東大地上,一架架植保無人機正在進行飛防作業,效率是人工作業的數十倍。

不僅如此,每年夏日,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以“關中第一鐮”拉開夏收序幕,之后遠赴河南等地,成為新時期的“關中麥客”;麥收之后,一輛輛秸稈打捆機、秸稈粉碎還田機在麥地里來回穿梭……

近年來,渭南市全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各項農機化指標均居全省前列,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裝備和科技支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

2020年,渭南市小麥和玉米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再創新高,達到9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

渭南市一直把推進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以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等6個環節為重點,加大重點機械在重點環節的投入使用,探索全程機械化路徑。目前,渭南市臨渭區、澄城縣、大荔縣入選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

同時,渭南市還不斷加大新技術試驗示范的引進和推廣工作。2020年,渭南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分別在臨渭區、大荔縣、白水縣等地召開特色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場演示會,推廣農機新技術、新機具,不斷促進農機裝備結構的優化和縣域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

此外,渭南市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大力推廣植保機械、果園作業平臺、田園管理機、設施大棚溫控設備、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等農業機械。據統計,2020年渭南市全年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71億元,補貼各類農機具3.97萬臺,受益農戶3.46萬戶。

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

2020年10月11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第二批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名單,渭南市福康大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憑借“數字農業助力生產托管提檔升級”這一模式成功入選。

“這個‘慧種田’平臺,利用衛星遙感、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全面整合種、肥、藥等農業生產要素,使農民足不出戶便可查看作物長勢情況,了解土壤肥力、墑情、溫度等數據,并提供精準化的農事補救措施。”福康大田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姬有信說,近年來,公司業務從耕種、植保等單環節托管服務,逐步拓展到了耕、種、防、收、銷全產業鏈托管服務。目前,公司擁有各類農業機械300余臺(套),托管土地達3000余畝。

近年來,渭南市通過扶持和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等措施,助推農機社會化服務不斷提檔升級。2020年,渭南市共培育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10家、區域性維修中心3個,培訓各類農機人員4143人次。

截至目前,渭南市農機專業合作社數量已達191家,其中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級現代農機合作社7家,全市已經逐步形成以農機作業服務為主,技術推廣、技能培訓、機具維修、配件供應、信息服務等為支撐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智慧農機平臺建設初具雛形

2020年9月,大荔縣荔盛紅蘿卜專業合作社的紅蘿卜“全程智能機械化生產模式”引起了眾多農民的關注。該合作社引進的高精度北斗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根據作業需求提前設置好相關參數,使拖拉機按照設定的路線自動行駛,不僅能讓壟形整齊有序,還能大大降低機手操作難度,實現高效作業。據統計,利用此系統,每臺車每天能種植紅蘿卜近80畝,效益提高了10多倍。

近年來,渭南市逐漸實現從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的轉變,積極建設全市智慧農機平臺,加快推進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化技術在農機裝備、流通、維修、作業等各個環節的應用,推進“互聯網+農機作業”的融合實踐。

“智慧農機平臺的建設,不僅可以實現農機管理的信息化,大大降低管理難度和成本,還可以實現農機作業指揮調度的可視化和農機監管、作業監測、故障診斷的智能化水平,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渭南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主任閆曉宇說。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