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14:47:58
農業機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2016年初,四平市被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確定為國家“現代農機裝備區域創新示范基地”,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平,提出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借著這股東風,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積極開展梨樹模式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模式和農業現代化生產方式的示范和引領,規劃建設中國黑土地保護農機產業創新示范基地。打造這一“北方農機城”,對四平市經濟、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及黑土地的保護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在中國黑土地保護農機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康達二期5000臺免耕播種機項目已經建設完成。據康達農機車間主任田瑞介紹,自從1月中旬項目投產后,公司就開始組織將部分組裝線搬進項目基地,在春節前,便可實現70余人同時進行設備裝配。項目基地全部投入使用后,康達農機可實現全年生產,年農機生產總量將提高30%-40%。
中國黑土地保護農機產業創新示范基地位于紅嘴開發區,按照“功能完善、集約發展、分區布局、全鏈協同”的原則,以現狀為基礎,依據功能需求進行合理化分區,打造“一軸兩翼多節點”的規劃布局。以中央大街串聯農機服務功能區和科研創新功能區為“一軸”;以秸稈打捆機加工生產區和免耕播種機加工生產區為“兩翼”;以輔助產業多點布置,形成輔助產業分區為“多節點”,著力打造百億級現代農機產業集群和可供借鑒的東北工業振興的典型范例。
園區建設預計共分兩期,一期工程為2020年-2025年,主要針對現有農機企業進行產能提升改造和農機產業配套體系建設工程,以園區已集聚的吉林省康達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四平市順邦農機制造有限公司、吉林省東風機械裝備有限公司、四平市隆發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為主體,加強技術升級、產業集群、產能提升和品牌建設,使現有產能產值倍增;利用前期產業技術和產能儲備,擴大公司規模,引進相關企業,提升園區產業國際國內影響力,屆時將初步形成以保護性耕作機具為主導的,與黑土地保護戰略相匹配的產業體系。二期工程為2026年-2030年,為一期擴建及新產品新產能建設工程,屆時黑土地保護相關主導產業不斷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企業自主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龍頭企業核心部件技術和整機產品居國內領先水平。
農機綜合產業服務中心定位于建設集倉儲、物流、會展交流、銷售、租賃、社會化服務、二手交易、國際貿易、零配件生產為一體、功能齊全的現代化農機綜合產業服務中心。全方位、多方面的收集、篩分與整理市場的供求關系,利用大數據技術模擬市場預測,建立消息快、容量大的信息交流平臺,利用專欄、網站、在線視頻等現代網絡傳媒手段,向客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借助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系列政策契機,充分發揮好四平市交通區位優勢,創新建設模式、經營模式,建設對俄羅斯遠東、蒙古、越南、朝鮮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面合作的承載高地和聯通國內、輻射歐亞的國家農業物流樞紐,形成國際化的農機綜合產業服務中心,推動農機制造業、物流業以及農機作業服務業的協同發展。
園區科研中心將按照“構建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構建產業生態”的創新發展模式,圍繞東北黑土地保護生產需求,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集聚各類專家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搭建技術及產品研發子平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平臺、產學研合作創新子平臺、科技資源子平臺四大服務平臺,提升農機行業科研創新能力。成為支撐園區,輻射東北、全國乃至東南亞的農機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制造高地、科技高地和創業高地。
中國黑土地保護農機產業創新示范基地建成后,將會助力四平市打造四平“北方農機城”新名片,促進區域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助力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同時,對改善黑土地質量,降低環境污染等生態方面具有巨大效益,將為黑土地保護提供技術支撐,推動農業與人的和諧發展,實現藏糧于地,為生態文明作出貢獻。
中國黑土地保護農機產業創新示范基地的美好藍圖已徐徐展開,相信隨著示范基地進一步成長壯大,借力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科技,四平市實現農機制造業向自動化、智能化轉型,以發展農機產業加強黑土地保護的美好愿景不再遙遠。作者:董眾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