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農機 > 正文

抗災保糧,吉林機收有門道

2021-01-22 15:11:08   

抗災保糧,吉林機收有門道

公主嶺周邊縣市農戶來到朝陽坡鎮文東家庭農場,了解倒伏農作物機械化收獲情況。

“去年玉米其實質量挺好。”吉林省公主嶺市東興隆農機作業服務合作社的玉米完成收割時,負責人李振軍隨手掰下一根玉米,顆粒飽滿、籽粒整齊。

吉林省發展玉米生產條件優越,是我國玉米主產區。公主嶺市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也是全國糧食調出大縣,糧食總產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玉米產量占當地糧食總產量的95%以上,據公主嶺市農業農村局統計,去年當地普通玉米與鮮食玉米播種總面積達430.8萬畝。

然而去年在玉米收獲前夕,當地接連遭遇臺風侵擾,彼時當地玉米已經進入蠟熟期,臺風導致部分地區的玉米出現不同程度的倒伏,不僅給農業生產造成一定損失,而且給常規的機械化收獲帶來了很大難度。長春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田間濕度較大,部分地塊存在積水,機收難度大,導致去年秋收工作戰線明顯拉長。去年的玉米收獲期,長春各級政府、糧農等各方積極應對玉米倒伏,適時收獲降低損失,及時總結抗倒伏經驗,齊心協力抗災保糧。

保護性耕作讓黑土地經得起風雨

“將近200公頃的玉米地,幾場臺風過去一沒倒!”說起合作社的玉米情況,李振軍很振奮,合作社玉米地里挺立的玉米與旁邊普通農戶種植地塊上“蓋被”的玉米形成鮮明對比。在他看來,這得益于良種的使用和耕作方式的改進:“我們用的‘富民985’,本身就根系發達,不會‘蓋被’,賣給其他農戶的種子種出來也都沒出現倒伏,再加上這幾年堅持改進耕作方式,植物氣生根發達,情況好很多。”

李振軍所說的改進耕作方式指的是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自2015年合作社成立以來,東興隆合作社連續五年進行40厘米的深翻作業,“現在耕層建立起來了,往后就不用年年翻了,現在可以用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技術,覆蓋兩年,再深翻一年。”

“可以明顯看出,實施黑土地項目和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地塊在去年嚴峻的臺風形勢下,不僅抗倒伏,還保證了穩產增產。”公主嶺市委書記李洪亮說。

公主嶺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王超告訴記者,以農作物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或少耕播種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耕作技術體系,能夠有效減輕土壤風蝕水蝕,增加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墑抗旱能力,減少農機進地作業次數,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態和經濟效益。

“以前為了保障糧食供給,化肥農藥投入量比較大,透支了耕地資源。”王超說,土地變“薄”讓產量有了隱憂,而保證和提升耕地質量是破解這一問題的根本。

為加快推廣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長春市每年都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予以重點支持。2018年,長春市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特別安排3700萬元資金,在政策上形成強有力的拉動作用。2016年起,長春市農業農村局在全市建立100個100公頃以上的示范點,覆蓋全市所有鄉鎮,在示范點和示范區多次召開現場會,抓典型、樹標桿、重示范,以點帶面,扎實推進保護性耕作。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重要基礎,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證。公主嶺市是產糧大縣,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市肩負的重要使命。”李洪亮介紹,公主嶺市作為國家黑土地保護試點,多年來一直承擔吉林省黑土地保護和保護性耕作的項目實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當地實施的玉米秸稈全量粉碎翻壓還田技術既解決了秸稈資源化利用,又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質,得到了廣大農民認可。目前,全市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25萬畝,預計明年還將進一步擴大。

去年4月,吉林省先后印發《吉林省保護性耕作推進行動方案(2020-2025年)》《吉林省2020年保護性耕作實施方案》,重點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兩種保護性耕作技術類型,對實施保護性耕作的農機作業者給予補貼。

“去年我們農場幾乎100%都是免耕,一坰地給了585元的補助,相當于一畝地補了39元。”公主嶺市文東家庭農場負責人崔文東說,“植物根系扎得深,自然就沒那么容易倒伏。”在挖開的土壤剖面旁,崔文東展示了采用保護性耕作的玉米根系,“雖然最初目的不是為了抵抗臺風,去年這樣這也算是既意外,又覺得是必然。”

機械化作業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農機手出身的崔文東從17歲起就開始駕駛農機在大田作業,現在,文東家庭農場種植著玉米、水稻各50坰。他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去年倒伏比較多,人工收獲玉米時一坰地要4000元,需要7個人干4天,再加上4000元左右的裝車費,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如果使用機收,即便是出現倒伏的耕地,只要車能通過,基本一天就能收完一坰,大概花費3000元左右。“我們說啥也不可能用人工的,也沒那么多工人能用。”說起如何收獲,崔文東十分堅定,“肯定得機收。”

機收是公主嶺市規模種植戶的普遍選擇,據了解,公主嶺市主要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6%。然而倒伏的出現給當地玉米收獲帶來了一定困難。秋收中,當地農民通過改進農機具提高作業效率。9月中旬,崔文東新購置了一臺履帶式小型收割機,在收割前加緊改裝,為機器配上輔助收割器。“一臺攪龍式的機器要七八千元,撥禾輪式的適合倒伏不太嚴重的,要5000多元,效果還不錯。”

為做好因臺風造成的倒伏農作物收獲工作,長春市制定下發《長春市應對臺風影響倒伏農作物實施機械收割技術方案》,提出機械改裝的適宜技術路線,派出農機服務隊分片包保,指導農機戶加緊改裝收獲機械,提前做好秋收準備,成立7個秋收指導組,深入一線指導秋收工作。此外,長春市財政安排資金1000萬元,對玉米收割機改裝給予政策補貼,全市共完成玉米收割機割臺改裝11096臺,其中加裝扶禾喂入輪1311臺,加裝輔助喂入攪龍3997臺,加裝加長尖5788臺,全部投入秋收作業。

“針對臺風給我市糧食生產造成的影響,我們及時有效利用改裝農業機械做好搶收工作,確保糧食顆粒收倉。”李洪亮說,“接下來,我們還將采取有效扶持措施,特別是加大農機具配套扶持力度,在省、市的基礎上提高補貼金額,確保免耕播種農機具配套率。”

做深“農”字文章 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做好農業生產的同時,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近年來,長春市將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作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中心環節,積極探索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引導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重點圍繞玉米、畜禽、特產等領域不斷創新,開發新產品,積蓄發展后勁。2019年年末,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548.9億元。

“我們將做好規劃,統籌路網交通、配套設施、產業平臺等空間布局,全力打造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片區,為長春‘大農業’發展提供支撐。”李洪亮表示,公主嶺市也將繼續深化改革創新,不斷延長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使農民真正受益,同時以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抓手,用好產量大縣(市)的獨特優勢和資源稟賦,做足做深“農”字文章,加強黑土地保護,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全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閻紅玉 趙宇恒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