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鄉村宜居 日子舒心

——青海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掃描

2021-01-20 09:41:08   

兩層樓房窗明幾凈,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屋內盆栽綠意盎然,屋后干凈敞亮,遠處山巒隱約可見……隆冬時節,記者走進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三合鎮東崖頭村村民祁多才的農家小院。

還是那山那水那人,如今,這里的“風景”卻大不一樣。

“以前亂搭亂建的沒有了,房前屋后清爽、開闊了,曾經臟亂差、現在綠凈美。”村黨支部書記李玉科感慨,“村子環境整潔了,在外務工的孩子也愛回老家了。現在的農村一點兒都不比城里差。”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處長高玉強介紹,經第三方評估和省級審核,45個縣(市、區、行委)全部通過驗收,青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如期收官。

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將其擺在突出位置,統籌謀劃、高位推動。如今,青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村容村貌顯著改善;農村戶廁普及率提高,臟亂差現象明顯減少,實現了干凈整潔的目標。高原鄉野正悄然發生著可喜變化,天藍、地綠、水清、村美……一幅生態宜居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垃圾有了新去處

把空水瓶、廢紙、煙頭一一拾起,三合鎮條嶺村的保潔員趙金花正仔細做著村里的保潔工作。隨著三年行動的實施,村里成立了保潔隊,她便是其中一員。

“外出打工身體吃不消,可給大伙兒清掃垃圾沒問題,在家門口干活兒就有收入,還能顧上家!”說起現在的工作,趙金花的臉上洋溢著幸福。

“為了破解亂倒垃圾問題,依托村民公約實施門前‘三包’,每戶門前放了垃圾箱,促使村民自覺保護環境,定時、定點、分類傾倒垃圾。目前,全區已經基本建立了‘戶清掃、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據平安區新農村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劉國全介紹,近年來,全區強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垃圾實現全保潔、全處理。

“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曾是不少村莊的真實寫照。而如今,隨著地埋式水平壓縮垃圾中轉站設備的投入使用,青海很多農村將徹底告別這樣的日子。

寒冬時節,記者來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常牧小區,看到一臺地埋式水平壓縮垃圾中轉站設備正在做最后的調試,預計不久后將正式投入運行。

隨著一臺無線遙控器操作,地埋式垃圾斗緩緩上升,設備不工作時只有上蓋板露出地面,可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設備旁邊是一口集污井,垃圾中的污水將通過管道直接排到集污井中,最后由吸污車統一處理。

“傳統的地面垃圾斗存在亂丟亂扔的現象,這臺設備解決了垃圾亂飛、污水橫流的問題,真正實現了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處理。”設備負責人徐偉才告訴記者,該設備通過處理將垃圾壓縮成塊,節約空間,可容納8噸垃圾,是傳統垃圾斗容量的6倍。目前,這樣的垃圾中轉站在貴德縣已建成36座。

通過三年行動,青海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所有行政村全部配齊垃圾收集轉運設施,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體系在部分縣探索推廣,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行政村達到91.7%。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了日常保潔機制,195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已全部完成整治銷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逐步提高,累計完成456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

村里有了新顏值

馬路變寬了,河道變凈了,鄉村變美了,家園變綠了……這幾年,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發生的新變化,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清清爽爽扮農村,干干凈凈迎小康。”走進浩門鎮煤窯溝村,村民李大爺正忙著打掃院子衛生,“村里變得越來越好,干凈整潔誰不喜歡呢!如今,大伙兒的積極性高著呢。”

浩門鎮十戶聯治、西灘鄉村巷聯治、東川鎮人居環境整治管理手冊、麻蓮鄉四色牌評比、珠固鄉積分制村規民約……近年來,門源縣建立了縣委書記統籌抓、鄉鎮黨委書記親自抓、各村黨支部書記直接抓的“三級書記”抓落實機制,不斷提升全縣鄉村顏值。

從“臟亂差”到“綠富美”,3年來,青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在責任主體上堅持壓實壓緊。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列入對市(州)、縣(市、區、行委)黨委和政府的目標考核,對“廁所革命”等重點任務明確了具體指標,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列入重點任務,組成督導組進行全面督導檢查。

在資金投入上堅持聚合使用。各級財政克服脫貧攻堅任務重、資金籌措壓力大等困難,積極爭取國家專項投入的同時,調整優化本級支出結構,著力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傾斜。據統計,3年來,青海省財政共落實資金近50億元。

在運行管理上堅持常態長效。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制定印發《青海省推進村級公益性崗位規范管理實施方案》,把村級保潔員納入公益崗位,進行規范管理,為農村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常態化提供了人力保障。

環境好了,人氣旺了,鄉村發展有了新優勢,村民日子越來越甜。

靠著好環境,祁多才開起了農家樂,56歲的他不僅可以看好家,還能掙到錢:“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城里的游客來得多,夏天生意更好。”

這幾年,祁多才家的農家院安裝了天然氣,廚房里沒有煤煙味,既干凈又溫暖,即使寒冬臘月,農家院里也有客人來,房間里裝上水沖廁所,客人、家人如廁更方便。

近年來,青海農村村容村貌顯著改善。“三清一改治六亂”村莊清潔行動實現4146個行政村全覆蓋,評選激勵1000個清潔村莊,支持建設406個村莊清潔長效機制示范村,累計實施高原美麗鄉村項目2100個,實施農牧民住房提升工程7萬戶,行政村硬化路實現了“村村通”。

家里有了新面貌

“家里更暖和了,地板磚鋪到了衛生間,在家就能洗上熱水澡。”說起現在的好日子,三合鎮條嶺村73歲的村民謝占芳臉上的皺紋里添了不少的知足與幸福。

走進老人家中,窗臺邊、陽臺上擺滿了各種盆栽,給蕭條的冬季增添了一抹亮色。“以前生爐子,一到冬天,這些花花草草就被凍死了,通上天然氣,屋里暖和了,花花草草長得好,我們老兩口住著也舒心。”謝占芳說。

屋外零下18攝氏度,屋內20攝氏度。“幸福溫度”來自2017年在全村實施的“送氣接污”工程,目前全村天然氣、生活污水和衛生水廁改造率均達到100%。

近年來,平安區實施“送氣接污”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的村莊占比達29%,天然氣通氣村莊占比達19%。原有的燒煤變燒氣,旱廁變水廁,生活污水由“提桶外倒”變為“自動排污”,燃氣爐灶取代了大鍋灶臺,農民群眾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自從村里下水管網接入污水管網后,我們也跟城里人一樣用上了抽水馬桶,屋子里干凈沒啥味兒,關鍵是再也不用受旱廁的苦了。”記者在貴德縣河陰鎮張家溝村村民謝建花家的衛生間里看到,沖水式馬桶、淋浴裝置一應俱全。

“我們村‘兩委’每月入戶檢查一次村民家中的室內環境衛生,最高分是90分,可兌換10個積分,80分兌換5個積分,一個積分一塊錢,年終時可用積分兌換家里的日常用品。”村黨支部書記丁玉成告訴記者,通過“積分制”的方式,帶動全村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形成了家家戶戶比清潔的良好氛圍,真正讓“人人講衛生、戶戶愛清潔”蔚然成風。

“現在大家不比吃、不比穿,就愛比誰家的環境衛生分更高。上年度我們家積分是80多個,換了一個大大的燒水壺。”說話間,謝建花臉上洋溢著自豪之情。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3年來,青海改造衛生戶廁20萬座,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22.5%,達到54.4%。其中,6個一類縣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3.9%,8個二類縣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5%,31個三類縣衛生廁所普及率為37.9%,一、二類縣均超額完成目標任務,三類縣衛生廁所普及率普遍提高。記者 郜晉亮 孫海玲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