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0 09:11:15
近日,筆者了解到,重慶市城口縣坪壩鎮新華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田園綜合體,堅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依托補足一批基礎設施、促進一批就業增收,多方聚力脫貧致富;抓好融合多種文化、增強周邊輻射、調整產業結構,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補、促、變” 聚力脫貧攻堅
補基礎。健全新華村片區基礎交通設施,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出行。建設櫻桃、桑椹、草莓等果蔬生態園,完善配套建設生態園基礎設施如生態園大門、生產生活便道、公共廁所、停車場地、農民活動廣場。開展生態園土地綜合整治,美化綠化轄區人居環境,為脫貧驗收提升認可度打下堅實的基礎。
促增收。解決本地至少100人的就業安置,同時龍頭企業提供種苗、技術、固定價回收產品,農戶出土地和勞力發展直接帶動附近種植戶150余戶增收致富,戶均增收3000元。通過集體經濟組織入股龍頭企業按照入股資金和資產6%的標準進行固定分紅。租賃當地農戶土地按900元/畝的價格老百姓獲得土地租金,解放勞動力外出務工增收。
變思想。農文旅融合發展田園綜合體項目以“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運營,能實現產業組織化、市場化,群眾全過程參與形成通過勞動獲取報酬,打破文化水平、個人性格、生活習慣等條件限制,清除精準扶貧中“等、靠、要”思想的殘余,醫好“開口求、伸手要”的“懶漢病”,提升老百姓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意識、解放貧困思想,不斷增強“造血”功能,降低“返貧”風險,促進集體經濟回歸共同勞動、共享成果的本源。
“融、強、調” 銜接鄉村振興
融文化。坪壩鎮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歷史源遠流長,既有可歌可泣的紅色文化,又有清新雅致的茶文化,坪壩鎮乘鄉村振興戰略東風,加快文化旅游開發,建設農文旅融合發展田園綜合體。以“田園+農村”,“文旅+生態”為指導,用紅色文化、茶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為田園綜合體精品旅行路線賦能增效,促進坪壩鎮文化多元發展。
強輻射。依托冬桃、櫻桃、車厘子、李子、蔬菜、草莓等瓜果的采摘觀光及農家樂拉動周邊村社依托土地流轉、勞動務工、機械使用、樹木補償等途徑帶動農民增收脫貧,輻射轄區三個村(其中兩個為貧困村),總人口為4160人,其中建卡貧困戶810人,同時為城口縣提供豐富的特色農產品,帶動坪壩鎮及周邊鄉鎮水果產業的流通和交易,穩定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調結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渴望多樣化的旅游,于是周末采摘觀光的旅游方式應運而生。農文旅融合發展田園綜合體以審美體驗、農事體驗為主題,具有養生、養美的功能,滿足群眾愉悅身心的需求。同時借助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地現代農業。通過示范帶動促進坪壩鎮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農業資源優勢向商品優勢的轉化。促進項目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
“我們發展田園綜合體,走深走實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路徑,用田園特色為基底,留住鄉愁,保護好青山綠水,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該鎮黨委書記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