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 08:46:00
如果豬場出現了豬群扎堆、腹瀉多發、吃得多長得慢等現象,那么豬群可能是受涼了,需要檢修豬舍,加強保暖措施,調整營養管理,做好疾病防治。
現象一:豬群扎堆,相互擠壓
碩大的豬圈,豬都擠到一個角落瑟瑟發抖,通過相互擁擠扎堆來尋找溫暖。這是豬的冷應激現象,發現這種現象時已經有點晚了。這會導致豬只的抗病力降低,容易染病或死亡。
現象二:豬出現“炸毛”現象
冬天人的皮膚寒冷時易起雞皮疙瘩,豬雖然不能起雞皮疙瘩,但是皮膚血管也會收縮,有些“扎人”,且受涼就會加速毛的生長速度。細心的養殖戶會觀察到這一現象,應及早做好保暖,防止冷應激進一步加重。
現象三:吃得多喝得少
大多數人都知道,冬天吃得少會覺得很冷,豬也不例外。寒冷讓豬本能的多吃料少喝水,但這不是好事,如果發現豬只吃料幾乎不增重,那么就有可能是受涼了。
現象四:豬群其他反常規行為
豬健康時注重清潔,會在固定區域排泄,如果發現豬圈特別臟,則有可能是溫差過大,豬的生活習性被打亂。若一兩頭豬“特立獨行”,不合群,且出現精神萎靡、發燒、嗜睡等表現,則可能是寒冷應激導致。
現象五:豬腹瀉病增多
每年冬季是豬腹瀉病高發的時期,地面潮濕,氣溫驟降,仔豬因為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比大豬更怕冷和潮濕,也更容易冷應激,發生腹瀉,特別是出生3~7天的仔豬。如果出現腹瀉,則要考慮是不是仔豬“著涼”了。
現象六:豬感冒多發
人受涼易感冒,豬也是。寒冷季節,感冒流行,發病快,但痊愈也快,流行廣但死亡率不高。大豬長期處于寒冷中,若發現豬咳嗽、呼吸困難、發熱、精神萎靡等情況,則要注意是否“感冒”。
(徐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