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1:04:06
“這條智能分選生產線有‘透視眼’,不僅能看出蘋果外表的傷痕,還能一眼識別內核是否有霉變,最終篩選出達到頂級標準的禮縣蘋果,即糖度在14度以上、表面沒有任何傷痕的蘋果。”甘肅隴南市禮縣永興鎮捷地村禮當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趙映說,“智能選果線不僅‘聰明’還很高效,每分鐘識別183個蘋果,不僅保障了果品質量,還節省了人力成本。”
在該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全球領先的綠萌“呵福”式蘋果智能分選生產線正有序運行。通過電子稱重、圖像識別、紅外光譜分析等科技手段處理,對果品著色、形狀、大小、瑕疵等外在品質進行篩選分級。同時對果品的成熟度、糖酸度、褐變、霉心等內部品質也進行科學精準檢測,篩選出不同等級的果品。
禮縣副縣長劉建勇說:“過去,禮縣的蘋果靠人工簡單分選,品質不一,總賣不上價。現在智能分選生產線選出來的蘋果可以分級分價銷售,2020年每箱最高售價198元,好蘋果賣上了好價錢。”
2020年“雙11”促銷期間,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費扶貧工作的帶動下,禮縣蘋果進一步拓寬網上銷售渠道,參加“豐收節公益直播盛典”和“雙11晚會”,創造了3小時銷售蘋果1.5萬件、15萬斤的營銷紀錄。越來越“紅”的禮縣蘋果已發展為當地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的特色產業,成為禮縣的一張“金名片”。
禮縣蘋果為啥“紅”?除了分級銷售外,還在于抓住了“標準”和“品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定點扶貧禮縣,聯絡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幫助禮縣蘋果建立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在育苗、種植、采摘、流通等環節提出技術要求,實現標準化管理。“禮縣蘋果”還申請到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通過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禮縣培養造就了一批技術專業的服務組織及從業人員,提高了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水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有力促進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劉建勇說。
依托禮縣蘋果等一批優質特色農產品產業,當地農民實現了脫貧致富。正在禮當家電子商務公司生產車間給蘋果裝箱的村民趙建平說:“家里的蘋果賣完了,我有空就來廠里上班,每天掙150元錢,一年務工能多賺2萬多元。” 2020年,禮縣蘋果主產區戶均果品收入達3.9萬元,人均8377元,禮縣農業特色產業總產值預計達到41.6億元。
劉建勇說:“下一步,將繼續通過嚴格標準、提高質量、打造品牌、擴大市場等有效措施,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助力更多農民致富奔小康。”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3日 第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