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5:51:18
藍田縣小寨鎮董嶺村。
楊陵區王上村。
楊陵區共同締造聆聽村民意見。
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
藍田縣共同締造美麗鄉村。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在文人的筆下,鄉村是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充滿生機、充滿希望的地方,有著絢麗的色彩、淳樸的民風與深遠的意境,令人神往。其實,在如今的中國鄉村振興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諧共享的美麗家園,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黨的十八大指出,要“把平安中國建設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作為我國社會治理基本單位的縣、鄉自然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點和根本——建設“平安中國”首先要建設“平安鄉村”。
12月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陜西省人民政府以視頻會議形式簽署了《關于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中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提出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等工作中,全面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以下簡稱“共同締造”),加強機制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部省合作推進共同締造活動,這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效舉措,也是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中國建設的具體實踐。
陜西省開展共同締造活動以來,始終堅持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社區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的城鄉人居環境治理體系、推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路徑,以探索與實踐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工作方法為導向,持續推進共同締造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高位推進 探索鄉村治理工作路徑
“共同締造就是讓老百姓從‘看戲的’變成‘唱戲的’,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讓他們成為實施鄉村振興的主角。”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韓一兵說。
2019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建設“整潔、舒適、安全、美麗”的城鄉人居環境。
陜西省高度重視共同締造活動的開展,加強組織領導,精心安排部署,全面夯實共同締造工作基礎。省委、省政府將開展共同締造活動寫入2020年1號文件,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持續推進。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成立了由廳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共同締造活動領導小組,負責全省共同締造試點工作的督促督導、協調指導和評估評價等。各市、縣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試點村(社區)委員會與幫扶團隊成立了工作組,形成了“省督導、市推進、縣(區)主體、鎮村落實”的工作機制。
為深入落實共同締造工作要求,陜西省印發了《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實施方案》和《農村社區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工作評價辦法》,確立了推進落實“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締造理念的目標和路徑。
“要著力營造‘事事有人想、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的村莊治理良好氛圍。”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付濤表示。
試點先行 示范引領鄉村治理新模式
怎樣開展共同締造活動?
在城市社區,陜西以“和諧社區·幸福家園”創建為載體,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物業服務、生活垃圾分類、建筑節能等社區項目建設管理為抓手,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社區基層組織為核心,推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
在農村社區,陜西省積極開展“百村示范、百團幫扶”活動試點。結合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實際,從101個涉農縣區已創建的2871個美麗宜居示范村中,擇優選擇100個行政村(含自然村),從陜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勘察設計院所和高校,遴選了31位專家教授和84家勘察設計單位組成100支幫扶團隊,一對一、點對點對農村建設進行技術幫扶。
陜西在開展共同締造過程中,堅持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在農村社區重點抓好入選全國第一批共同締造活動試點的藍田縣、楊陵區2個試點縣(區),袁家村等4個試點村以及2個培訓基地建設的推動工作,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
作為第一批全國試點縣的藍田縣,堅持資金、技術和服務下沉到基層,增添村莊建設動能,縣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美麗鄉村建設獎補,對獲得國家、省、市、縣命名的示范村,分別一次性獎勵20萬元、15萬元、10萬元、5萬元;在每個村莊派駐駐村規劃師的基礎上,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每村配送20套關中民居設計圖,讓群眾選擇,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鄉村新圖景;積極推進智慧村莊建設,建立了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共享與協同體制,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社區全覆蓋”的網格化工作格局,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明顯增強。
藍田縣小寨鎮董嶺村積極探索“黨建+改革創新”“黨建+產業培育”“黨建+鄉村旅游”“黨建+脫貧攻堅”“黨建+環境治理”“黨建+精神文明”的模式,激發了村民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內生動力,形成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事事見成效的良好局面,有效擴大了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統籌協調能力,鞏固了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
延安市延川縣、渭南市合陽縣堅持用“一約四會”,即鄉規民約和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引領鄉村新風尚,既凈化了村莊風氣,又增強了村民之間的團結。漢中市留壩縣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在打造生態農業和全域旅游產業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四養一林一旅游”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為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使村民深深感受到只有自力更生,當家作主,才能端好“金飯碗”,村民對村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得到有效提升。
安徽省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長王軍在觀摩現場說:“西安長安區共同締造活動做得很典型,硬件環境非常好,村莊房前屋后都打造得非常美麗,既與周圍自然環境融合在一起,又具有現代化氣息,還展現了當地文化特色。還有各級各部門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
督促指導 激發鄉村治理發展動力
陜西省在開展共同締造活動過程中,充分利用檢查調研等時機進行跟蹤指導。重點對共同締造活動開展后的“五個變化”進行評估評價,即人員積極性前后變化、人居環境改善前后變化、組織建設運行機制前后變化、群眾增收前后變化、項目建設資金前后變化,多角度、全方位對共同締造活動效果進行核驗,總結經驗,不斷擴大覆蓋面。
陜西省在推進共同締造過程中,建立以獎代補機制,有效規避了政府“大包大攬”的弊端。西安市明確“市級補一點、區縣配一點、鎮村籌一點”的建設獎補思路,市級財政按照“總量控制、多干多獎、質量優先”的原則,每年列支專項資金獎補,對開展共同締造活動驗收達標的村莊給予100萬元獎補。在每年年初,對納入創建計劃的村莊,提前預撥付建設補助資金50萬元,用于建設項目啟動資金。目前已完成373個村莊共同締造活動,市級財政累計撥付建設獎補資金3.89億元。
楊陵區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原則,結合村民意愿需求和各村產業、歷史、文化等特色的實際,把全區55個行政村劃分為示范村、提升村、保潔村3個類別,以王上村、崔西溝村等8個示范村為重點,推行“一村七圖”,即村莊定位圖、五年計劃圖、核心打造項目圖、重點提升項目圖、全面美化項目圖、基礎完善項目圖和年度建設項目及預算圖,形成了貫穿“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的陪伴式鄉建機制,全方位開展鄉村發展與建設實踐。
同時,楊陵區建立了“村民+政府+駐村規劃師+EPC企業+村領導班子+監理公司”的長效機制,在尊重村民發展意愿的基礎上,政府進行引導,技術幫扶團隊和EPC施工企業分別參與規劃和施工,政府委托監理公司,對鄉村建設項目施工過程、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質量等進行監管;村黨支部組織村民投工投勞、按勞取酬等方式參與建設,既解決資金技術問題,又降低建設成本。從“靠政府”變成“靠大家”,從“要我做”轉變為“一起做”,村民的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得到明顯轉變。
“我們最開始推動共同締造是‘清三堆’‘治三亂’,打造清潔鄉村,后來是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建設花園鄉村。今年起,我們不光要村莊環境美,還要它能夠給村民群眾帶來經濟效益,所以我們就積極引入新業態,發展新產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這才是我們共同締造的目的和結果。”西安市長安區王莽街道黨工委書記謝斌說道。
合作共贏 開創城鄉治理新局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要求,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向基層放權賦能,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陜西省關于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中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合作,2020年12月14日至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在陜西西安舉辦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培訓班,講授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的內涵與方法,交流區、縣、鄉、村組織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的優秀經驗和典型案例,提高各地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的能力,促進全國第一批共同締造活動試點縣和培訓基地建設,持續將共同締造活動推向深入。
“之前,我們做的主要是以點來推點,這次部省合作是在探索一個省全面推進共同締造活動,有非常好的示范意義。”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偉說道,“陜西推進共同締造活動在全國是領先的,下一步,陜西要和住建部門共同去謀劃和推進這項工作,在陜西城鄉人居環境建設中,全面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探索實踐發動群眾的‘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工作路徑。”
當前,陜西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陜西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部署,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在這個關鍵時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陜西簽署合作協議,從建立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構建工作體系、加強機制保障、開展系列活動、建立培訓輔導機制等方面,對部省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給予大力指導和支持,必將為陜西加快形成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注入強勁動力,必將為陜西探索出符合省情實際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注入強勁動力,必將為陜西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注入強勁動力。
“下一步,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遵照部省合作協議有關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中將共同締造活動引向深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治理體系,使三秦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具體、更加充實、更可持續。”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付濤說道。 (何蓉 付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