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0:00:47
“千年古鎮、葫蘆之鄉”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坐落于京杭大運河畔,文化底蘊深厚,是黨員領導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故鄉。
近年來,堂邑鎮依托“中國葫蘆之鄉”和路西“中國淘寶村”優勢,大力挖掘葫蘆產業內在潛力,打造國內葫蘆主要生產、加工基地,葫蘆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葫蘆文化品牌逐步做大做強。全鎮葫蘆產業年產值達到3億元,“葫蘆之鄉”名不虛傳。
今年,該鎮葫蘆種植戶路波一個小山亭葫蘆賣到了1萬元的高價,而另一位葫蘆雕刻高手郝洪燃的一個針刺葫蘆賣到了6000元。普通白皮葫蘆一個只能賣到八、九元,是什么讓它們之間有了懸殊的身價?是文化!
在人們的觀念中,葫蘆與福祿諧音,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吉祥,被用在傳統的婚禮上表示美滿。葫蘆可以用來做容器,盛水、盛酒、做鼻煙壺,還可以做蟲具、花瓶、家庭擺設和鎮宅辟邪之物,并且可以食用。前些年,農民把葫蘆當作原料出售,每畝僅有一兩千元收入,還愁銷路。現在,葫蘆藝人弘揚傳統民間技藝,在葫蘆身上烙或刻上各種吉祥圖案,一個葫蘆附加值增加20多倍;能工巧匠采取勒、扎、挽等技術,塑造出吉祥如意、福祿壽喜等形狀,葫蘆有了文化附加值,一個葫蘆能賣到三四千元甚至上萬元。如今的堂邑鎮,不僅生產觀賞葫蘆、玩賞葫蘆,還開發、生產出了樂器葫蘆、酒具葫蘆、藥具葫蘆、煙具葫蘆。
葫蘆文化產業在保留葫蘆工藝傳統內涵的同時,又注重與現代時尚消費需求相結合。堂邑鎮引進先進雕刻機床40余臺,同時保持手工雕刻這一國家級非物質傳承技藝的發展,發揚工匠精神、培育民間藝人,與當代知名藝術家開展創新合作,舉辦收藏展示推介等活動,增加堂邑葫蘆的影響力,實現由傳統“葫蘆加工產業”向新型“文化創意產業”轉化。工藝葫蘆在傳統的雕刻和片花基礎上,又發展了烙花、砑花、繪花、拼接、范制、勒扎、打結等近百個品種。
路宗軍是路莊村第一個買電腦的人。2001年,他建立了自己的網頁并注冊了“魯西工藝葫蘆基地”的網站。他不需要出去跑銷售,他的QQ好友有300多個,全部都是他的客戶。其生意90%以上都是網上交易,通過視頻,讓客戶了解葫蘆的具體情況,形成訂單。北到黑龍江、新疆,南到廣東、海南,他的客戶遍布全國各地。如今路莊村的年輕人都玩起了新科技,通過淘寶、直播、微拍等進行網上交易,產品銷往全國乃至美國、西歐、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目前,堂邑鎮葫蘆種植面積達1.2萬余畝,種植戶1900余戶,經營戶640余戶,葫蘆加工戶390余戶,擁有激光雕刻機530余臺,葫蘆產業年銷售額占據全國葫蘆市場60%以上。堂邑鎮成功舉辦、協辦了十二屆葫蘆文化藝術節,把“東昌葫蘆”推向全世界。路莊村成為“中華葫蘆第一村”,每年有近3萬游客來路莊村參觀采購,這里成為聊城市乃至山東省最大的葫蘆交易地。
堂邑鎮黨委政府還將葫蘆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全鎮開展了“以強扶弱、共建共享”的支部結對、共同致富行動。組織葫蘆產業強村路莊和省定貧困村許堤口開展結對共建,路莊村黨支部為許堤口村出資提供葫蘆產業培訓,引導該村17戶村民開辦電商銷售葫蘆、60余名村民從事葫蘆產業加工,提升致富能力。在全鎮層面,由文化站、婦聯、團委分期開辦了“葫蘆雕刻技藝”培訓班,主要招收有能力的貧困戶參訓。貧困戶李三紅通過學習葫蘆雕刻技術實現了脫貧,并被評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堂邑鎮成功入選省級“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
堂邑古鎮的葫蘆文化產業真正成就了百姓福祿,不斷演繹著更新更美的故事。 南音 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