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09:37:27
近日,冬日的濃霧如輕紗一般,籠罩著鄉間田野,渝北區茨竹鎮近1000畝果桑基地里,幾位村民正在地里忙著對桑樹進行冬管。
村民艾治壩是方家村的脫貧戶,他告訴筆者,去年村里發展果桑基地,他入股了3畝多的土地,現在又在村集體打工,每天有保底收入30多元錢。
“除了保底收入外,這個果桑基地還給我家帶來了至少另外3筆收益。”艾治壩喜滋滋地說,一是自家土地入股后成了股東,可以享受分紅;二是在基地務工,有勞務收入;三是利用桑葉,可以在家養蠶,又是一筆收入。
發展果桑產業,出現連鎖反應
方家村村委會負責人告訴筆者,該村常住人口有3432人,貧困戶有20戶59人,現在已全部脫貧。但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鎮村干部們著實動了一番腦筋。
經過反復研究,村里決定發展果桑產業。為何作出這樣的選擇呢?該負責人說,主要是考慮到果桑產業可以帶給村民,尤其是貧困戶一系列增收“連鎖反應”。
“村里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很適合發展果桑,有了果桑產業,可以安排貧困戶在基地務工增加收入。同時發展集體經濟,建立蠶桑養殖場,也可以指導農戶在家養蠶增收。”他一口氣道出了發展果桑產業的一系列好處,“還可以發展精深加工業,研制桑葉饅頭、桑葉油條、桑葉鮮豆腐等特色產品,建立蠶絲加工廠等壯大集體經濟。”
果桑基地建成,帶來一連串變化
筆者在現場看到,在首批500畝試點果桑基地內,基礎設施已基本建成。茨竹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還對基地基礎設施進行了完善,硬化了道路,新建山坪塘5座、覆蓋面積達30畝,對56戶農戶住房實施了風貌和廚廁改造,提高了村民生活質量。
果桑基地的建設和推進,為村民生活帶來了一連串的變化。基地按照“企業+農戶+村集體”的模式發展,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參與集體經濟發展享受分紅;他們組建起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服務,以此壯大村集體經濟并為農民創收;方家溝村還引進了重慶四萬天食品有限公司發展食品加工,利用桑葉開發桑葉饅頭、桑葉油條、桑葉鮮豆腐等產品,也給貧困戶提供了務工崗位。
村民得到實惠,日子更有了盼頭
“村里有了好的產業,我們的日子更有盼頭。”艾治壩說,除了果桑產業帶來的收益,他自己還喂了雞、豬和羊,一家3口每年的人均收入達1.33萬元,家里還用上了天然氣。
果桑基地的初步成功,也增強了村干部們發展產業的信心。該村負責人充滿自信地說,今年底,村里將完成果桑種植1000畝并建立蠶桑養殖場,同時指導農戶在家養蠶。到2022年底將完成果桑種植5000畝。“隨著產業基地的發展壯大,我們村貧困戶的致富之路將會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