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09:51:04 盤小美
一場冬雪過后,董志塬上到處銀裝素裹,很多村民在家里“貓冬”,但在位于慶陽市西峰區彭原鎮下莊村的慶陽發亨養種植綠化苗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基地,53歲的米發亨卻依舊忙碌,他和工人們正忙著搬運飼料,喂養牛群,清潔圈舍。
“藏牛的肉質比普通牛肉好,抗病能力強,市場行情好,養殖效益非常可觀……”說起養殖藏牦牛的優勢,米發亨如數家珍。
前些年,米發亨一直從事建筑行業,隨著年齡增長,他決定轉行,選擇一個適合自己養老的事業。“我們家有養牛的傳統,包產到戶后,父親就開始養牛了,所以我決定繼承父業。”米發亨介紹說,2017年,他成立合作社,將下莊村兩處舊莊基復墾后,修建了占地15畝的養殖基地,花了2年時間,到全國各地考察學習養牛產業。經過多方調查,今年6月份,他投資40萬元左右,從西藏引進65頭牦牛和犏牛,正式開啟自己的特色養殖路。
在米發亨看來,養牛最關鍵的是掌握喂養技術,做好疫病防控。為了降低養殖風險,他積極向各地養殖戶學習技術,用油渣、玉米等配比飼料,每天和工人按時喂牛,定期對牛棚進行消毒,并在養殖區入口設置消毒通道。經過科學喂養、精心管護、專業防疫,藏牛養殖一路順風順水。
“藏牛很適合這里的氣候條件,而且生長快,一般小牛犢養5個月、大牛養3到4個月就能出欄。”米發亨說,從9月份開始,母牛開始陸續產仔,通過繁殖,目前存欄70多頭。
說到養殖效益,米發亨算了一筆經濟賬:藏牛吃的主要是青貯飼料和配方飼料,一天喂兩次,每頭牛平均每天的養殖成本在12元左右,一般養殖5個月出欄,純利潤在7000元以上。到年底,養殖場有40頭牛可以出欄,按平均每頭8000元計算,總收入達到30多萬元。
“現在國家的惠農政策特別好,鎮上對畜牧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也很大,專門派了駐場技術員來牛場進行現場指導。這幾年藏牛的銷路也非常好。我打算抓住機遇,持續擴大養殖規模,一周后將再引進100多頭牛。”米發亨說,到明天3月份,養殖場的存欄量將增加到300頭以上,按照這個養殖規模計算,年銷售額可達到200萬元左右,除去成本,純利潤有150多萬元。
對于養牛業未來的發展,米發亨有著更長遠的目標:“目前合作社有3棟牛舍,可以容納500頭牛。我打算積極爭取政府資金,繼續建2個養牛場,3年后,將養殖規模擴大到800頭,5年后達到1400頭,另外再建設一個屠宰場,形成產業鏈,帶動周邊群眾一起發展養牛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