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養殖 > 正文

黃河口大閘蟹的“四變”之道

2020-12-07 09:35:17   

黃河口大閘蟹的“四變”之道

惠澤公司養殖工人在生態池塘捕撈大閘蟹。

閱讀提示 獲得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入選“山東省十大漁業品牌”、蟬聯“中國十大名蟹”……從1992年開始養殖大閘蟹,到2017年形成產業化高速發展,再到2020年向智慧漁業挺進,黃河口大閘蟹產業煥發勃勃生機的背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走出了一條平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產業高質量發展之間關系的創新變革之路。

黃河入海口,生態新濕地。地處黃河入海口的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擁有142公里潔凈海岸線,弱堿性水質、水草豐茂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墾利區發展黃河口大閘蟹產業提供了先天的自然優勢。

墾利區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馬勇軍說:“黃河口大閘蟹產業以水定產,不盲目擴大規模,在發展中向品質、品牌、科技要效益,從養殖模式、營銷模式、經營模式、管理模式四個方面做出變革,使得黃河口大閘蟹產業發展成為一個生態友好型產業。”

養殖之變——由散戶粗放式養殖向龍頭企業標準化、規模化轉變

“2017年以前,墾利區的大閘蟹養殖模式以一家一戶的粗放式養殖為主,主要投喂麩皮、豆粕、玉米等低值餌料,養殖的成蟹規格小,經濟效益低,平均畝產60斤左右,畝效益只有千元左右。”馬勇軍毫不避諱地說。

黃河入海口在墾利區,黃河口生態保護區在墾利區,大閘蟹養殖“主戰場”在墾利區,河海交匯形成弱堿水,“手握”如此之多的優勢條件,如何將大閘蟹產業做大做強?

馬勇軍介紹,為推動大閘蟹產業健康發展,墾利區出臺了《關于支持現代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研究起草了《關于支持黃河口大閘蟹產業發展的意見》,堅定走規模化、標準化之路。引進龍頭企業,發展標準化養殖;聘請上海海洋大學的專家教授作為產業發展高級顧問,在苗種選育、技術研究、產品研發等方面給予指導服務;列支專項資金110萬元,組建黃河口大閘蟹創新技術團隊,對大閘蟹生產龍頭企業和養殖戶進行技術服務;制定黃河口大閘蟹養殖技術規程和質量標準,推廣“種草、投螺、稀放、混養”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加強品質源頭把控,將區塊鏈溯源技術應用于大閘蟹生產全過程。

一系列“組合拳”將大閘蟹產業推向了高質量發展之路。

“目前,墾利區大閘蟹養殖面積6萬畝,其中標準化養殖面積達3萬畝。成蟹平均規格從不到2兩提高到3.5兩以上,標準化養殖基地大閘蟹畝產量200斤-250斤,畝均產值超過1萬元,畝效益可達5000元以上。而且,恒盛、惠澤2家公司取得了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澳門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資質。”黃河口大閘蟹協會會長劉勇說。

營銷之變——由初級銷售向品牌打造方式轉變

11月下旬,初冬寒氣下,東營市惠澤農業有限公司標準化養殖基地的池塘空空蕩蕩,昔日螃蟹滿塘的景象已不見蹤影。剛剛從濟南“黃河口大閘蟹推介會”回來的總經理王新軍告訴記者,公司大閘蟹標準化養殖面積5600畝,今年產量500噸左右,已經進入銷售“尾聲”。

“黃河口大閘蟹比江蘇蟹提前十多天上市,標準化養殖基地大閘蟹長勢良好、品質高、規格大,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20%左右。”王新軍說。

標準化養殖的大閘蟹均價50元/斤,品牌化營銷模式“威力”初顯。“傳統養殖的成蟹規格小,價格低,由于沒有自己的品牌只能為陽澄湖等品牌蟹提供初級產品,淪為‘洗澡蟹’。”馬勇軍說,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墾利區發揮黃河口大閘蟹協會、黃河口大閘蟹品牌運營公司的作用,先后舉辦了多屆大閘蟹美食節活動、品鑒會,參與《為愛下廚》公益節目制作,舉辦黃河口大閘蟹開捕節,黃河口大閘蟹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

黃河口大閘蟹品牌運營公司總經理劉飛英認為,產品品質和品牌價值是品牌推廣的重要因素。從認知度到知名度,讓消費者了解黃河口大閘蟹的生態養殖過程,從而提升品牌的價值。認可品質,認可品牌,推廣起來就能帶來爆發點。

目前,黃河口大閘蟹龍頭企業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一方面,與京東、淘寶合作開展網上銷售;另一方面,向大潤發超市、中心城市經銷商批發。王新軍說:“線下以大規格為主,重在發展禮品盒銷售;線上以小規格為主,重在與順豐小當家、京東店鋪、本來生活等平臺合作。今年線上銷售額達1800多萬元,占總銷售額40%。”

2019年,黃河口大閘蟹產量達6958噸,實現產值8.68億元,品牌價值達26.12億元。

經營之變——由單純生產初級產品向三產融合發展轉變

20多年的產業化發展之路,讓墾利區大閘蟹產業鏈上的每個人都體會到了其中的艱辛。

“受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的制約,墾利傳統的經營方式主要是以一產的養殖為主,生產銷售初級產品。規模小產量低,沒有定價話語權,養殖效益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附加值高、資金門檻高的二產加工和三產服務則基礎薄弱,產業鏈不完善。”馬勇軍說,必須向三產融合發展轉變,完善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

為破解發展瓶頸,2018年,按照企業主導、政府配套的方式投資2億元開始建設黃河口大閘蟹產業園,包括研究院、綜合體、休閑屋、大閘蟹科普館、鄉村振興館、黃河口農產品展廳、網紅直播基地、數字餐廳、研學游基地等,成為集黃河口大閘蟹科研生產、休閑觀光、科普教育、餐飲美食于一體的“新六產”發展示范區。

據介紹,科研區集中專家力量,主要解決大閘蟹良種繁育;加工區以蟹黃醬、醉蟹、蟹肉丸子等精深加工產品展示為主;休閑區以數字餐廳、垂釣體驗、科普教育、美食品嘗等項目為小版塊,聚焦農旅融合服務。

“產業園區是三產融合綜合體,更應體現出高質量發展趨勢。尤其是300畝的科研池塘,定位打造‘智慧漁業’。目前,物聯網設備已經安裝到位,遠程數據中心、大數據平臺也搭建完成,明年5月將正式運行。屆時,將帶動大閘蟹產業鏈各環節加快向‘生態池塘·智慧漁業’方向發展。”王新軍說。

管理之變——由部門單一管理向部門加協會精細管理轉變

“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系統性管理機制。只有各方參與形成合力,各司其職,才能營造出良性發展的氛圍。”馬勇軍介紹,之前,黃河口大閘蟹協會、國企黃河口大閘蟹公司受體制機制制約,協會和國企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大閘蟹產業管理由行業主管部門負責。

為了加強管理,墾利區積極創新體制機制,改選了黃河口大閘蟹協會,由大閘蟹龍頭企業負責人擔任會長、副會長。將隸屬于東營市國資委的黃河口大閘蟹公司劃轉墾利區,形成“協會+國資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的產業管理模式。協會負責行業自律、品牌統領、會員監管;國資公司負責產業融資貸款、資本運作;龍頭企業負責基地提升、示范帶動、技術創新;合作社和養殖大戶在村委會領導下整合要素、健康養殖、抱團發展。

一個協會、一家國資公司、5家龍頭企業、8家合作社,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墾利區黃河口大閘蟹產業實現了生產資料統一供應、養殖技術統一指導、地理標志統一頒發、品牌影響統一打造。

“管理模式的創新,最終是要達到提升品牌價值、提高農民收入的目的。為此,政府引導村集體成立大閘蟹專業合作社,鼓勵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壯大村集體經濟。有勞動能力的農民在合作社、龍頭企業、銷售公司打工獲得工資收入,有條件的群眾開辦農家樂、銷售大閘蟹及旅游商品獲得經營收入。目前,墾利區發展黃河口大閘蟹專業合作社8家,社員300多戶,輻射帶動2500多人。”馬勇軍說。

2020年9月,東營市出臺了《關于加快黃河口大閘蟹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黃河口大閘蟹產業作為海洋強市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墾利區委副書記解洪濤表示,墾利區將大力推廣標準化養殖模式,開展大閘蟹良種選育工作,發展黃河口大閘蟹加工,深挖蟹文化內涵,加強大閘蟹與民俗文化、地域文化、黃河文化的研究,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記者 李銳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