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11:21:10
果菜茶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為實現天藍水碧土凈,生產優質農產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農業農村部將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作為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秭歸縣作為全國首批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有效破解柑橘、茶葉、蔬菜等產業化肥用量偏高、施肥方式落后及畜禽養殖污染等問題,總結摸索本地化的“綠肥+”“水+肥”“果-沼-畜”“有機肥+機械深施”等模式,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縣果菜茶種植標準化、生態化、優質化。
有機肥替代化肥 讓農業底色更綠
秭歸縣是三峽庫區的生態屏障,肩負保護一庫清水向東流的重任。在每年的縣兩會上,守護綠水青山都被納入政府當年需完成的重要事項。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秭歸縣強力推進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化肥用量逐年下降,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實現了農業健康持續發展。
秭歸縣頌香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后山林場臍橙園,采用田間種綠肥、重施有機肥、增施中微肥、禁用除草劑等種植方法,“好果子是精細管理產出來的。”2017年秭歸第六屆橙交會“最美橙農”、公司負責人望勝信心百倍。以前這片果園的臍橙1公斤5元都愁賣,現在質量上來了,加之有“姊然”商標和綠色食品證書,一箱5公斤橙子售價188元且供不應求。宜昌正靚生態農業公司茅坪鎮花果園村基地,每年夏天變身紫色花海,樹上碩果累累,樹下花兒爭艷,果香花香撲鼻而來。“培肥地力,減少化肥用量。”中蜂養殖特聘農技員、公司總經理宋正亮見人就說光葉苕子的好,既能抑制雜草,還是優良的蜜源植物、觀賞植物、顯花植物,1畝地可產25公斤蜂蜜,還可以增加有益昆蟲基數。
秭歸縣九畹絲綿茶業有限公司堅持質量為先,5700畝茶園堅持年年施用以餅肥為主的有機肥,九畹絲綿茶先后獲得“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綠色食品”證書,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930萬元。秭歸縣露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推行“茶-沼-畜”模式,460畝茶園高位噴灌系統施用沼肥,茶葉品質穩定提升,露源三峽白茶獲“宜昌五大名優綠茶”和“中茶杯一等獎”稱號,暢銷國內高端茶市場。
頌香橙、正靚、九畹絲綿茶業、露源公司只是秭歸縣眾多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基地縮影。該縣在果菜茶園示范地下施有機肥,地面種綠草、田間水肥一體化、樹面噴生物農藥、樹內放誘殺罐、樹梢掛黃板紙、田邊裝太陽能殺蟲燈等立體生態種植,推廣畜禽糞污存儲處理設備(沼液存儲池、異味生物發酵床)419套,配備近10輛沼液運輸車開展異地運輸,每年可處理畜禽糞污12萬多噸,為1.5萬畝柑橘園提供有機肥2.3萬多噸。
三年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秭歸縣化肥施用量從2016年的3.84萬噸遞減到2019年的3.0998萬噸,減少19.28%。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全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從60%提升到85%。有機肥用量大增,耕地地力不斷提升,“綠色”底色讓品質提升,果菜茶品質提檔升級,支柱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秭歸臍橙被中國綠色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秭歸臍橙)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縣”稱號,已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4個,綠色食品認證企業達到15家、認證產品21個。
智慧種田 輕松種出好臍橙
豐悅臍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國華介紹,實施“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減施化肥40%,增施有機肥后臍橙味道更香甜,精品臍橙是過去的兩倍,畝純收入近1萬元,社員每畝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
走進豐悅臍橙專業合作社煙燈堡智慧農業示范園,基地里倫晚臍橙掛滿枝頭,尚羞澀未熟,但已豐收在望。“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實現果菜茶綠色發展”“應用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又環保”的標語映入眼簾,氣象墑情自動采集設備、水肥一體化、山地果園軌道運輸等“物聯網+”智慧農業裝備遍布基地田間地頭。這讓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對秭歸臍橙的農業現代化水平贊不絕口,已成為全省示范亮點的煙燈堡示范園,年接待參觀者2500多人次。
秭歸縣農業科技服務中心主任韓慶忠介紹,現在示范基地的管理人員都使用上數據新農資了,在手機上打開“農抬頭”秭歸縣智慧農業平臺,氣象站與墑情監測點的數據一目了然,田間監控讓果園的柑橘生長情況一清二楚,還可以根據施肥方案和墑情數據遠程灌溉施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秭歸縣以科技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大力推廣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無人機作業等新技術。全縣已建設14套微型氣象站與墑情監測點,建設標準水肥一體化設施7350畝,核心種植基地視頻監控全覆蓋。農田變“聰明”,農業有“智慧”,讓農民種柑橘變得簡單、輕松更科學。
生態產品 助力農民脫貧致富
近年來,秭歸柑橘產業已成為農民群眾脫貧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秭歸縣在臍橙產業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上做文章,拓展“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和“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2019年有12個鄉鎮116個村611個組5.9萬戶約18萬人種植柑橘(占農村人口64%),種植面積35萬畝,實現“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紐荷爾”的四季鮮果供應。臍橙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黃金果”,涌現柑橘種植億元村3個、5000萬村12個,實現綜合產值50個億,“秭歸臍橙”品牌價值評估達26.91億元。
水田壩鄉王家橋村原黨支部書記、湖北三峽橙谷農旅體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海林介紹,通過推廣柑橘品種改良、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等綜合栽培技術發展臍橙產業,王家橋村今非昔比,718戶2087人種植臍橙園5500畝,全村柑桔收入30萬元以上50戶,20萬元200戶,10萬元200戶,其余的也都超過5萬元。95%的農戶村里有樓房,還在縣城買商品房220幢,買轎車240輛,有300多人購買了養老保險,可以“拿工資養老”,全村貧困戶78戶全部脫貧銷號。現在是全國一村一品專業村、全國認定的“億元村”。
王家橋村原貧困戶寇有杰,妻子李家福因糖尿病誘發綜合癥,長期在醫院治療,加上兩個女兒讀書,生活非常艱難,一直靠低保過日子。在精準扶貧產業發展政策支持下,他將5.4畝羅臍品改為優良品種倫晚,三年時間收入從幾千元到6萬元,女兒也已畢業,破亂的土房子翻新建成小別墅。
截至2019年底,秭歸縣1556家市場主體帶動23208戶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臍橙產業,全縣4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推動秭歸實現整體脫貧。174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超過5萬元,其中,52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0萬元。
“秭歸縣堅持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聚焦臍橙、茶葉、畜牧等支柱產業提質增效,因地制宜發展蔬菜、小水果、中藥材產業補短板,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筑牢脫貧攻堅的產業基礎。”秭歸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蘭華鋒說。今年秭歸克服疫情、低溫寡照及陰雨的影響,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特別是九月紅銷售形勢較好,均價在4.4元/公斤,最高價達10元/公斤,截至11月20日已銷售1.1萬噸,產銷狀況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貧困戶收入得到有效保障。柑橘、茶葉、畜牧等支柱產業,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真正實現了“臍橙之鄉因橙而美,秭歸農民因橙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