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09:26:05
漢中市洋縣“旱改水”項目全景。 本版照片均由省自然資源廳提供
11月27日,記者從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第十場獲悉:“十三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經過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全省耕地保護工作順利推進,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近年來,我省堅持耕地保護優先、耕地數量質量并重原則,著力構建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新格局。根據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國家給我省下達2020年耕地保有量為541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4590萬畝。依據2018年度土地利用調查成果,全省實有耕地面積5965萬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面積4595萬畝,分別比目標任務多出551萬畝和5萬畝,穩固守住了全省耕地保護紅線。
建立健全了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全省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配合、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耕地保護工作機制,形成了耕地管控性、約束性、懲治性、補救性、建設性保護措施,構建了較為完備的耕地保護制度體系。
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我省建立健全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數據庫納入自然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進一步明確經依法批準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必須履行永久基本農田補劃和相應的耕地占補平衡義務;建立健全“劃、建、管、護、補、考”特殊保護流程規則,加強和完善永久基本農田管控性、建設性、激勵性、約束性保護體系。
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我省構建起了“縣域平衡為主、市域調劑為輔、省級統籌保障重點”的耕地占補平衡工作框架;通過土地整治等措施,有效增加耕地面積;通過“旱改水”“坡改梯”、小流域綜合整治等措施,進一步提高耕地質量;通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對農村零、散、亂、舊農房等拆除歸并和復墾耕種,有機調整生產和建設空間布局。
強化土地執法監察。全省圍繞保護耕地這個核心,通過建立全民監督制度,完善五級巡查網絡,嚴格項目用地監督,推進衛片執法檢查,進一步規范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等5項舉措,大力加強土地監察執法工作,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確保“農地姓農”“耕地姓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