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17:56:30
深秋,天山南北萬頃“棉海”陸續進入采收旺季。這個季節本來是棉農最忙碌的時候,而徐少兵并沒有在地里摘棉花,因為有了“下蛋機”,往年要用一季才能摘完的棉花,如今一天就全部“歸倉”。
徐少兵是新疆產棉大縣瑪納斯縣北五岔鎮的棉花種植大戶,讓他不用再為摘棉花而煩惱的,是棉田里來回穿梭的一臺臺大型采棉機。原先幾百人的工作量,現在只需一臺采棉機就可以勝任。在采棉作業時,采棉機將朵朵棉絮打成約2噸重、形同巨蛋的棉包,因此被棉農戲稱為“下蛋機”。
自10月開始,在北疆棉花主產區的萬頃棉田中,一朵朵飽滿的棉花不斷被卷入采棉機腹中。短短一個月,地里的棉花就被采摘干凈。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機局統計,北疆棉產區機械化率已超90%,南疆機采棉普及率也在逐年增加,這使得多數棉區的采摘期大大縮短。
除了采收環節,北疆棉區從耕種到田間管理,也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其中,農業無人機已廣泛應用在新疆棉花化控、植保、收獲等環節。
不僅如此,近年來棉農持續增產增收,還得益于涉棉企業不斷擴展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和產業化經營。中棉集團瑪納斯棉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肖守亮說,中棉集團采取“軋花廠+合作社+農戶”訂單模式,企業為新疆棉農提供農資供應、農機服務、農業技術服務以及天氣預報等服務,并以保底收購和分紅、土地入股合作等形式,幫助棉農抵御市場風險,確保增收。
北五岔鎮是瑪納斯縣十里八鄉出了名的“棉鄉”,徐少兵的200畝棉花是收成最好的。“中棉集團提供了打藥、飛防、農資、天氣預報等服務,還派技術員教授田間管理技術,我種的棉花產量越來越高,每畝地接近5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