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11:25:00
(全媒體記者 閆瑜濤) 河西走廊一帶的方言‘三秦套餐’!”在閑暇的節假日或者下班后,在陜西楊凌工作的曹陽陽,常會約上“老鐵們”小酌一杯。
他口中的“小寨國際”,不是西安“繁華代名詞”的小寨,而是位于楊凌示范區李臺街道辦邰北社區陳小寨的“網紅打卡地”——楊凌錦泰國際商城(以下簡稱錦泰國際)。在錦泰國際項目帶動下,當地探索出了一條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陳小寨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村民喜領“年終獎”
“高興么,特別高興!集體經濟分紅,陳小寨村為村民發‘年終獎’啦!我家領到了2340元,正好給家里置辦年貨,總算過了一個像樣的年。”談起今年春節前領到手的入股分紅,村民陳春社依然難掩心中興奮。
“年初,我們分紅31.176萬元,還預留了18.524萬余元,作為村里的發展資金。”據邰北社區陳小寨組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陳團利介紹,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12月9日,是集體產權改革后成立的股份經濟合作組織,也是該村唯一的集體經濟組織。
“盤好用活土地資源,重新激活了農村‘沉睡資產’的發展動力。”邰北社區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陳超波表示,陳小寨村民小組發揮黨組織引領帶動作用,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依托村里的集體經濟組織,開始大力發展“綜合市場”經濟,將流動攤位集中整合,通過招商引資,讓集體資金、資源、資產保值增值,確保了“戶戶有股份、人人有分紅”。
“被逼出來”的商業基因
2011年,陳小寨預留的20畝集體開發用地,被政府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占用?,F剩余可開發土地43畝,并無農業用地。離開土地這個“命根子”,陳小寨農民不再是“耕者有其田”,而是從事建筑行業、房屋出租、在外務工及一些小的商業活動來提高經濟收入。與生俱來的奮斗動力,奠定了陳小寨優良的商業基因。
成立邰北社區陳小寨組股份經濟合作社,只是“先手棋”。為了共同促進錦泰國際的規劃、建設和運營,陳小寨又于2020年5月14日,成立了村級公司——楊凌仁雄泰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合作社”,均在相互“搭臺子”“遞梯子”中實現共贏,真正的把村民加進去。
煙火氣點亮“夜間經濟”
“一到下午,這里人山人海,人氣實在旺!”在錦泰國際特色飲食街,一家經營麻辣燙的攤主陳女士自豪地說。
陳超波告訴記者,錦泰國際鼎力打造楊凌首個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特色飲食街,服務轄區居民及企業,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完善轄區15分鐘生活圈。
去年以來,通過多方協調,陳小寨組開始大力發展“綜合市場”經濟,將流動攤位集中整合。目前,古建風格的錦泰國際門頭改造修建已經完成,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新建商鋪30間,市場從夜市的經營轉變為早中晚全天候餐飲經營。此外,還新建了1個大型超市,可以滿足轄區及周邊居民的購物需求。
“我們通過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撐起了農民‘錢袋子’。”陳超波透露,去年,陳小寨組餐飲市場收入26.1萬元,僅農高會期間收入就達12.9萬元,真正實現了集體經濟收入從“少量”到“規模”的轉變,讓入股村民的實際收入大幅增加。
養了只“下金蛋的財神雞”
“人流如潮的特色飲食街,可以說幫我們村上養了只‘下金蛋的財神雞’。農高會更是讓我們沾了大光。”陳團利笑著告訴記者,他們合作社目前無任何債權、債務,從合作社成立到2019年底,集體經濟收入共計49.7萬余元。
談起陳小寨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陳超波如數家珍:2016年,對集體預留開發用地其中的主路西18畝,由政府扶持資金40萬,進行了硬化,用于農高會期間的小商品市場和服裝市場的經營,收入32萬元,在支付費用和成本后,剩余款分紅于村民;2017年,農高會無人機展,收入24萬元……陳超波信心十足地告訴記者,“經過初步估算,看來今年的收入有望超過一百萬元。”
邰北社區主任申衛兵透露,陳小寨還有227畝莊基占地,某上市地產公司先后調研考察過兩次,目前進入項目策劃階段。
掃碼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