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村美民富,鋪展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0-11-06 14:33:04    王遠洋

2016年,懷揣著創業夢想的大學畢業生董輝回到了家鄉——二道江區鴨園鎮,她抓住市場機遇在第二年就創辦了慶陽家庭農場。在相關部門的扶持下,經過幾年的努力,農場已形成了規模,累計流轉農村土地近千畝,帶動農戶198戶,采用玉米養牛、牛糞還田的種養循環模式,走上了種養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董輝對農場發展充滿信心,她告訴記者,將繼續堅定走種養一體化的綠色農業發展道路,種植方面擴大種植規模和品種,養殖方面向品牌化方向發展,通過注冊商標、開辦直營店,將高品質的牛肉送到百姓餐桌上。

“我們鼓勵和支持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提高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水平。目前,全市共發展農民合作社4696個、家庭農場2057個,其中市級以上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25個、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67個。”據通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樸洙滿介紹,截至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910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0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7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7戶。

記者從通化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十三五”時期,通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全市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預計到2020年底,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577元,比2015年增加4460元,年均遞增7.59%。

通化市堅定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毫不動搖抓好糧食生產。2020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21.66萬公頃,比2015年增加2.61萬公頃,年均遞增2.5%;糧食產量達到139.3萬噸,比2015年增加11萬噸,年均遞增1.6%。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逐年增長,新增高標準農田64.6萬畝。農機裝備總量不斷提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75%。

調整優化特色產業結構。園藝特產業總量、效益快速增長,種植面積超過90萬畝,比2015年增加6萬畝。集安山葡萄、通化藍莓、集安人參、通化人參、柳河山葡萄被認定為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集安人參、通化藍莓、集安山葡萄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省級和國家級特優區數量均居全省首位。預計2020年特產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比2015年增加27億元,增幅15.6%。

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強優勢特色主導產業,促進全產業鏈開發,集安市人參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通化縣人參現代農業產業園、柳河縣稻米現代農業產業園、輝南縣水稻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全市有國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星級示范企業9戶,吉林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星級示范企業45戶,“盡賞多彩五花山”“觀山看海品紅酒,仲夏消暑通化游”“紅酒怡情參康養,通化之旅四季宜”3條精品線路入選農業部發布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集安市、輝南縣、通化縣獲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東昌區成為吉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

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全市687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部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367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了折股量化工作。672個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并發放證書,工作進度全省排名第二。按照“三權分置、穩定放活”的改革方向,673個行政村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實測面積342.97萬畝,頒發證書19.19萬本。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新農村建設整市推進,全市有639個行政村達到達標村以上標準,243個行政村達到先進村建設標準,283個行政村達到標兵村建設標準。扎實推進農村道路建設、圍墻大門改造、綠化美化亮化、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工程建設,累計完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76個、投資16.8億元。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實施農村生活垃圾、農村人畜分離、農村污水、農村廁所、農村秸稈、綠化美化6個專項整治和改造行動,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100項。全市培育示范村110個,打造美麗鄉村80個、AAA示范村25個,建設“美麗庭院、干凈人家”136941戶。

全面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完成村部“一站式”服務群眾平臺改造建設,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現了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舉辦農民文化節、文化惠民直通車、“送戲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豐富農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增長機制,擴大社會養老覆蓋面。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這是通化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交出的精彩答卷。“十四五”時期,通化市將以鄉村全面振興行動為引領,深入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縣域綜合實力提升、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文化興盛、鄉村治理體系提升、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四鄉”和農村改革深化“十項工程”建設,到“十四五”末期,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5億斤階段性水平,建成高標準農田100萬畝,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特色產業發展、縣域經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脫貧攻堅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五項關系鄉村振興全局的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產業強、鄉村美、農民富,一幅高質量發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通化大地濃墨重彩地鋪展。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