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5 09:48:48 何成軍 王倩
在寬灘山和疏勒河孕育下,花海盆地擁有了有得天獨厚的光照和土質資源,產自這里的蜜瓜遠近聞名。在玉門市花海鎮金灣村,全村種植銀蒂、西州蜜等蜜瓜1.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9%。圍繞蜜瓜產業,金灣村成了玉門市農村“三變”改革的試點村,可誰來牽頭,成了一道難題。
多年來,花海鎮供銷社歷經風浪、生存強健,不但保留了農資供應、農產品購銷等傳統主營業務,還開起了面積1700平米的百貨超市,全方位供應當地生產生活用品,在玉門市農村基層經營主體中一枝獨秀。
借著供銷社的優勢,金灣村村委會主動與其“聯姻”,成立了玉門市益農農產品農民合作社。根據分工,供銷社主要負責產品市場對接,確保合作社入社農戶產品全部保底進行銷售,并統一給合作社提供生產資料和種植技術;合作社負責農戶土地經營權的入股和分紅。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一個以“黨支部+供銷社+合作社+農戶”的“三變”改革模式,在金灣村新鮮出爐了。在這個模式下,黨支部是引領力量,合作社為主體,供銷社、金灣村、農戶以資產、資金、土地經營權等入股,參與合作社的經營管理,由此形成了農業利益聯結機制,共同推進“三變”改革持續深入進行。
供銷社具有在農村基礎廣泛、與農業聯結緊密、和農民感情深厚等優勢。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有關要求,甘肅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不斷強化服務體系建設,以各級供銷合作社、供銷社屬企業、基層服務組織為支撐,通過黨政支持、市場運作、優勢互補,以服務“三農”為重點,積極推動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融合發展,探索建立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體系,盤活農村地區資金、資產、資源,為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形成了多點發力服務“三農”的生動局面。
決勝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是當前“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著眼于此,隴南市通過健全基層組織、搭建服務平臺、助推產業發展等手段,切實在解決買難賣難、助力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出獨特優勢。
為增強農村經濟活力,隴南市建成具備日用消費品銷售、農資供應、費用代收代繳、電子商務、便民金融服務、快遞物流配送、鄉村旅游等功能的綜合性村級綜合服務社435個。為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隴南市通過共同出資、共創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領辦、加盟了55戶制度健全、產權清晰、管理民主、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平涼市供銷聯社始終堅持為農服務宗旨,牢固樹立聯合合作理念,采取社村共建、社社聯辦、社商聯辦、社企聯辦等多種形式,新建村級綜合服務社513個、改造提升綜合服務社468個,累計建成村級供銷綜合服務社981個,占全市1457個行政村的67%。
慶陽市按照“六統一”的原則建設村級綜合服務社,截至目前,村級綜合服務社累計達到899個,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1%。同時,突出開放辦社、聯合合作導向,各級供銷社新組建了一批供銷集團,市、縣社有企業分別發展到81家和469家,農資配送中心118個,莊稼醫院1138個,各類農批市場85個、收購網點4755個,組織體系日趨完善,支撐體系逐步健全。
天水市堅持開放合作和“不求所有所控只求所在所為”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強化供銷業務支撐,采取政策扶持,資產重組、吸納加盟等方式,與服務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經營大戶進行廣泛合作,聯合成立了一批產權多元化的社屬企業,全市社屬企業總數達到53戶。
岷縣整合優勢資源,全面推行“業務上帶、資金上幫、利益上讓、損失上補”的縣基一體化經營;以社屬金宇公司為中心,按照統一購進,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價格的“四統一”經營模式,開展從縣到鄉到村的農資商品連鎖經營;在全系統內開展“結對幫扶手拉手”活動,提高農資商品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先后建成1個標準化農資倉庫、6個供銷社日用消費品超市、6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確保基層社服務有陣地、經營有場所。
永昌縣供銷社借助“三會”制度試點建設的有利機遇,基層網絡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組建成立了農資、農副、日用工業品3個縣級連鎖配送公司、10個鄉鎮配送中心、48個村級配送點,形成了以縣級連鎖配送公司為龍頭,鄉(鎮)配送中心為骨干,村級供銷綜合服務社、專業合作社為終端,覆蓋全縣鄉(鎮)、村社的三級連鎖經營服務網絡,每年為農民群眾減少流通費用50余萬元,為農民提供了全方位綜合性服務。
目前,遍布于全省的941個基層供銷社,349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8253個村級綜合服務社,已成為農服務的綜合平臺,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煥發出巨大的活力。近年來,甘肅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勇于承擔深化“三位一體”改革的使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使命、培育為農服務龍頭的使命和帶領農民共同富裕的使命,致力于打通服務“三農”的“最后一公里”,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實踐中,留下了屬于供銷人的華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