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 11:41:52
農民日報記者 焦宏 高飛 胡明寶
編者的話:自2016年起,本報每年推出“中國三農創新榜”系列宣傳及十大榜樣評選推介活動,在社會各界引起很大反響。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三農”領域也涌現出一大批銳意改革、勇于創新的優秀典型,在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起本報繼續推出“2020中國三農創新榜·候選典型”專欄,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報道一批有深刻創新理念、成果反響良好、有可復制推廣價值的創新發展典型,敬請關注。
這是一片畜牧企業爭先投資興業的熱土,這是一片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沃土,短短一年時間,牧原集團、新希望六和、天康生物、禾豐牧業等國內多家知名農牧上市企業齊聚河南汝州,在這里大規模、高規格投資建廠。
目前,牧原集團年出欄420萬頭生豬、新希望六和年出欄100萬頭生豬、天康生物年出欄80萬頭生豬等全產業鏈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東方希望集團年出欄100萬頭生豬、正邦科技年出欄1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河南生豬交易市場、河南生豬大數據中心等項目正穩步推進。如今,汝州累計建成生豬養殖場(戶)2782家,其中規模化生豬養殖場166家,預計2021年底可實現年出欄生豬500萬頭、實現畜牧業綜合產值380億元;到2022年底,畜牧業綜合產值有望超過1000億元。
在這場全國生豬穩產保供攻堅戰中,汝州市以高度的使命感投身恢復生豬生產,跑出了生豬恢復增長的“汝州速度”,打造了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汝州樣板”。金秋時節,記者踏訪汝州,探尋汝州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經驗一:搶抓政策機遇,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招引龍頭企業,推動生豬產業全鏈條、集群化發展
民以食為天,豬糧安天下。生豬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牽動著黨中央和億萬人民的心。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對恢復生豬生產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汝州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相關會議精神和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像抓糧食安全一樣抓生豬生產,立足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搶抓國家恢復生豬生產的重大機遇,以創建全國畜牧強縣為抓手,加快推進生豬產能恢復與高質量發展。”汝州市委書記陳天富說。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圍繞創建全國畜牧強縣,汝州市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的畜牧產業專班,聘請國內一流規劃設計單位,高標準科學編制了《汝州市畜牧(生豬)產業“四張圖譜”“四個拜訪”專項研究》,精準繪制了畜牧產業鏈、畜牧重點科研院校和企業分布、畜牧產業生產工藝和核心技術、畜牧產業市場需求“四張圖譜”,將飼料、獸藥疫苗、屠宰加工、科研機構等17個領域作為重點,按圖索驥招引企業和項目,做大做強畜牧產業。
“我們先后赴北京、重慶、新疆等12個省(區、市)考察學習,拜訪國內知名畜牧企業、科研院所等40余家,成功引進牧原、新希望、天康生物、重慶西證渝富等龍頭企業8家。”汝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韓春曉介紹。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汝州市提供土地保障、金融服務、保險托底政策,讓企業在汝州安心投資發展,找到歸屬感和“家”的溫暖。畜牧產業專班建立項目推進聯席會議制度,每周定期召集畜牧、土地、環保、電力、水利等部門召開協調會,及時研究解決項目取水、土地流轉、手續審批等問題。建立項目審批服務機制,分管副市長定期召開專題協調會,在項目選址、立項、環評等環節為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建立項目首席服務官制度,由縣級領導任首席服務官,實行“一對一”“保姆式”服務。畜牧局實行項目“一對一”分包聯絡,每周深入項目工地2次以上,為項目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在汝州市臨汝鎮東營村,由新希望六和集團在這里投資建設的一座國際先進的生態智能生豬養殖基地目前已部分投入使用。這是新希望六和集團在汝州建設的三個項目之一,可年出欄優質仔豬35萬頭。“汝州市良好的營商環境,為我們在這里投資建廠增強了發展信心。”汝州市全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集團在汝州注冊成立的全資子公司)總經理王利平告訴記者。
經驗二:破解產業瓶頸,優化要素配置,保障項目“引得進、建得成、干得好”,推動生豬產業穩定發展
當前,對大型生豬養殖企業而言,用地困難是制約其發展的第一障礙。那么,在土地資源緊缺以及現行土地法律政策的要求之下,汝州市是如何為這么多龍頭企業投資建廠解決用地問題的?
據汝州市畜牧局局長李天璽介紹,汝州市為“兩山夾一川”天然屏障地形,耕地面積93.81萬畝,林地面積19.46萬畝,草地面積46.90萬畝,其中虎狼爬嶺區域未利用地面積廣闊,適宜發展養殖業。
“政府通過對全市未利用地進行規劃,將符合畜牧養殖條件的土地列出供給清單,由鄉鎮統一流轉,目前已完成儲備土地2萬余畝,為企業未來發展備足了后勁。”李天璽介紹。
與此同時,汝州市還積極探索節約化養殖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引進牧原集團投資建設的現代農業綜合體項目,采用樓房立體養殖模式,實現了生豬從單層養殖到樓房養殖,節省了大量土地資源,使單位土地面積承載生豬養殖量增長5倍以上。
作為傳統的畜牧養殖大縣,汝州市現有金匯農牧、匯捷農牧、康達禽業、億鑫源牧業、瑞亞牧業等319家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宏翔生物、路易德、濟生康等5家飼料加工企業,三源肉類、呱呱鴨等4家屠宰企業,巨龍生物、仁華科技等2家獸藥生產企業,產業鏈條完整,為大型養殖企業落地汝州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為確保大型養殖企業“引得來,能建成”,汝州市不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大金融支持、助推畜牧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破解企業后續發展的資金瓶頸制約。目前,已為汝州市牧原農牧、匯捷農牧等養殖企業協調解決貸款近4億元。
在市場交易方面,汝州市積極與重慶(榮昌)國家生豬交易市場對接,成功爭取在汝州設立河南省生豬交易市場,建設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生豬、白條及肉制品線上線下交易平臺,著力打造區域性生豬養殖、深加工、冷鏈物流和展示交易中心。項目建成運營后,年交易生豬將達1000萬頭,交易額超400億元。
在交通物流方面,境內寧洛高速、二廣高速、林桐高速穿境而過,有高速出入口6個,鄭州國際機場、洛陽機場都在1小時交通圈內;同時,汝州市國家首批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大易物流平臺運輸業務已覆蓋到河南、山東、安徽等20多個省,注冊車輛近22萬輛。強大的運輸能力、便捷的交通網絡、規范的運輸模式,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了運輸保障。
在保險方面,除做好傳統生豬死亡理賠保險外,聯合中原農險、平安保險、南華期貨,探索實施“保險+期貨”、價格保險等新型保險模式保收益,促進生豬產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據悉,汝州市以打造500億元畜牧產業化集群為目標,以“1園5區2強(鄉)鎮1市場1中心”為抓手,計劃通過3年的努力,建成區域性最具市場競爭力的食品產業園,努力將汝州打造成全國畜牧經濟強縣、國內重要的豬肉供應基地。
經驗三:高起點規劃,嚴把準入關口,以生態發展觀布局產業,實現生豬產業可持續發展
走進位于汝州市小屯鎮的汝州綜合體項目地,塔吊林立,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項目預計總投資50億元,實現“飼料-生豬-屠宰加工”一體化全產業鏈體系,可年出欄、屠宰商品豬超220萬頭。項目采用全球最先進的智能化養殖模式,引領汝州現代養豬業高質量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汝州市堅持生態、綠色發展理念,編制了《汝州市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將妥善解決糞污資源化利用作為企業準入底線。汝州市要求企業在擬定投資發展規劃時,必須納入糞污資源化利用工藝,畜牧專班組織專家論證,實地查看、了解運轉情況,嚴把準入關口,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堅決杜絕“以污染換發展”。
汝州市圍繞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從嚴管理飼料前端、生產中端、糞污后端三個環節,確保生豬產業標準化發展。委托第三方對全市獸藥、飼料生產企業隨機抽樣檢測,對存在違規添加違禁藥品、添加劑的企業一律關停整改并曝光。以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等為重點,加快推進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整合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生豬調出大縣等政策資金8000余萬元,用于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疫情防控體系建設。目前,全市規模以上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資源化利用率達92%,已高標準規劃建設洗消中心28家(建成16家,在建12家)。
河南華揚農牧有限公司孔寨丹豫分場項目位于汝州市夏店鄉孔寨村北禹王山南荒山荒坡內,設計存欄母豬6000頭。該項目糞肥處理零污染、零排放,向下輻射孔寨、上魯、夏南、新村等村耕地2萬余畝,可引導當地農民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和林果業,真正實現種養結合、糞肥綜合循環利用,該項目成為集養殖、種植、新能源開發于一體的現代農牧高科技示范園區。
畜牧業是一門“技術活”,專業人才能干好專業事。為提升畜牧從業者整體專業素能,汝州市有針對性地開展畜牧產業技術交流和培訓,已成功舉辦了7期生態畜牧業專家論壇,涵蓋生豬、蛋雞、肉羊、肉牛、蜜蜂等產業,實現養殖企業培訓全覆蓋。開展“大場帶小場”、技術人員分包規模場等活動,切實增強養殖新政策宣傳和新技術推廣水平。
總覽汝州生豬產業發展全局,在軟環境與硬基礎兩個方面實現了優勢疊加,通過招大引強,強化發展要素保障,高位推進生豬產業發展,極大加快了汝州市恢復生豬生產步伐,帶動了汝州生豬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據悉,下一步,汝州市畜牧產業將按照補鏈、延鏈、強鏈的發展路徑,重點在畜牧智能裝備制造,畜產品精深加工,血紅素、軟骨素等副產品提取,冷鏈物流等領域引進龍頭企業,集聚全國頂尖生豬產業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知名企業等優勢資源,堅持全鏈條謀劃、全要素提升、全方位服務,瞄準建成“全國畜牧產業發展戰略高地”、打造“中國畜牧產業硅谷”的奮斗目標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