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6 18:08:04
《關于做好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中說到:原則上個人繳費標準同步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280元。
所以相比2020年繳納的費用,2021年新農合的繳納費用標準又提高了30元。
新農合實施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了,繳費的費用每年都在上漲,很多農民“吃不消”,開始"斷繳"了,參保的意愿不斷降低。
那么,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分析下來,主要為以下三點:
1.很多費用報銷不了
有網友說,新農合還真不想交,去醫院一大堆的檢查、心電圖、驗血、驗大小便等這些費用又不在報銷范圍之類,真正能報銷的少之又少。
確實,住院時的許多費用是不在報銷范圍之內的,盡管國家每年都在擴大藥品的可報銷范圍。
但一些用藥還是需要自費,不少農民覺得這新農合作用不大,索性就斷交了。
甚至有人反映有些地區的醫院看病,醫生會看情況開藥,患者用新農合結算就開一些貴的藥,可有可無的盡量都給開,而不用新農合的話,開的藥就會便宜。
2.感覺花的錢更多
用新農合,就是防止因為生病問題導致家庭“一夜入貧”,所以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堅持新農合繳費。
可是有的人慢慢覺得用新農合住院看病花的錢反而多了,自費的費用也越來越多。
小毛病在鄉鎮小診所很簡單就也是花二三百,而且不用那么麻煩。
但跑到大城市醫院里,花銷就大了去了,藥也是貴,所以相對而言,大病倒是真的可以雪中送炭,小病就覺得有點劃不來了。
3.繳費金額一直漲
每年的新農合都在漲,一年一家幾口少說也得大幾千,交那么多錢又用不上,不是白交了嗎?
有人斷交新農合,就是覺得自己用不上。自己覺得身體素質很好,這么久了也沒什么大的病痛的。
但是大家仔細想想,就目前而言,還有哪一種對于農民來說會比新農合更劃算的呢?
當時新農合出來也是為了能減少農民的負擔,讓大家的醫療方面能得到有效保障。
我們應該認識到,國家也在逐步完善新農合,新農合漲價,也正是醫保制度改革和升級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新農合,是當前最經濟實惠、最有保障、最踏實放心的醫療保障制度。
所以,小編的建議:即便年年漲價,也得繳。
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