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浙江海鹽: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

2020-10-25 14:31:56   

10月22日,由海鹽縣委宣傳部主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活動上,海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陸忠祥向中央及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主流媒體發布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19年,海鹽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8.01億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01元,比上年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5705元,比上年增長9.7%。

海鹽縣瀕臨杭州灣,縣域總面積1072.63平方公里,是有名的“千年古縣、江南水鄉、濱海新城”。 近年來,海鹽堅持“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企業、增動能、保平安,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人民生活福祉持續增進,為迎接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的“大考”鼓足了底氣。

黨建引領:筑實小細節幸福基石

來到于城鎮何家村的“幸福公社”門口,每個人都會被一塊名為“幸福喜報”的小黑板所吸引,上面分享滿了何家村村民們的幸福事,從房屋竣工,到親人結婚,再到農獲豐收,一塊小黑板洋溢出濃濃的“幸福感”。“這份幸福源于村里的‘黨群中心戶聯戶’工作機制。”何家村黨總支書記董云升說。

據了解,2016年,何家村探索實行“黨群中心戶聯戶”機制,把黨群聯戶工作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相結合,在全村566戶農戶中設立80個黨群中心戶,形成了“村—網格—中心戶—群眾”的網格劃分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骨干力量聯系、服務、帶動群眾的作用,實現了“小事不出中心戶,難事不出責任區,大事不出何家村”的治理效果,使鄉村環境變美、鄉風文明、經濟繁榮。

何家村是遠近聞名的種梨大村,但前些年因品種原因,種植戶收益明顯減少。為幫助村里種植戶扭轉收益下滑的勢頭,黨群中心戶、黨員朱會良主動引進翠冠梨,并帶頭砍掉自家梨樹種上新品種,在他的推廣帶領下,全村200多戶農戶種上了新品種,面積近500畝。隨著種植規模的增加,他又牽頭建立了果業合作社,帶著農戶跑市場,拓寬銷路。現在何家梨注冊了集體商標,畝均收益10000多元,為村民帶來收益500萬元。

產業賦能:美麗環境帶動美麗經濟

在充滿田園詩意的紫金山村,游客可以爬山觀景,閑時坐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一覽自然之趣;可以走進影視基地,穿越民國歲月,置身于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可以到商玉客棧,食鄉野之味,宿風情之地,聽雨看山,在生活著的庭院民宿感受鄉村慢生活;亦可步入果園田園,真正當一回農夫,發現別樣樂趣,體驗大自然的魅力……

澉浦鎮黨委副書記李建衛介紹說,坐擁毗鄰國家4A級景區南北湖風景區的區位優勢和環境優勢,近年來,紫金山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圍繞旅游大發展的主題,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南北湖·五味村“紫金坐望”主題特色的鄉村旅游,著力打造了商玉客棧、影視基地、向日葵花海、百畝桃園等集特色民宿、休閑觀光、娛樂體驗為一體的旅游產品及相關旅游配套服務設施,鄉村旅游發展氛圍日益濃厚。

旅游業的發展讓紫金山村的村民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村里重點打造的商玉客棧的前身是從村民手中流轉的10棟閑置農房,每棟房子可為村民提供1.8到3萬元不等的年租金收入,此外,村民們還通過開辦農家樂、販賣土特產等形式,吃上了旅游飯。2019年,紫金山村接待游客88201人,旅游直接營業性收入780萬元。“如何通過產業賦能,為村民致富增收拓寬渠道,進而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一直是各級黨委政府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問題。”海鹽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海鹽縣西北部,文化底蘊深厚、水鄉風情濃郁、民風村俗淳樸的沈蕩鎮則通過骨干企業帶動百姓致富的方式實現產業賦能。坐落于沈蕩鎮的浙江萬好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研發、種植、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型農業龍頭企業。近年來,公司立足當地資源優勢,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家庭農場”的產業化經營新模式,與農戶及合作社構成緊密型和互利型利益聯結體,帶動農戶3.2萬余戶、培育自有家庭農場和加盟家庭農場38家的種植規模。

服務惠民:實實在在的便民惠民

鄉村振興的落腳點在于人,海鹽既強調產業富民,也同樣重視服務便民。民以食為天,食以炊為先,對于通元鎮雪水港村,土灶不僅是自古傳承下來的炊具,還是承載鄉土情懷的重要載體,孕育出了當地獨具特色的灶頭畫文化。通元鎮黨委書記吳雪紅表示,為留住一份鄉愁,同時消除柴禾焚燒的安全隱患,國網海鹽縣供電公司與雪水港村共同挑起改革重擔,通過技術革新,推廣“土灶”改“電灶”,在不改變土灶原貌的基礎上,在土灶底部安裝電磁灶,將以柴加熱的方式改為電磁加熱,推動清潔能源入村入戶。

“真不錯,操作簡單,火力旺,終于不用燒柴了!”完成改造后,村民周六寶算了一筆賬,燒一頓飯大約需要6斤柴,而使用電灶后燒一頓飯大約花費電費0.4元,6斤柴賣給生物制廠家可賺得1.2元,完全補貼了電費花銷,還凈賺0.8元。

縱覽這些鄉村發展案例,無論是黨建引領,還是產業帶動,抑或是便民改革,無一例外都體現了海鹽事無巨細地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的執政理念,這就是海鹽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遵循著這種理念,近年來,海鹽縣不斷強化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打造阡陌桑田產業升級版,塑造“農味、原味、戲味、詩味、禪味”五味鄉村,探索產權改革、普惠金融、改革集成等多項農村改革工作,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鄉村振興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必須咬定目標,苦干實干。海鹽堅持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振興,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特質發展,旨在讓農業加快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加快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加快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海鹽縣委書記陳玲芳表示。

(實習生:谷幸)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