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15:22:39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糧食日的主題是“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行動造就未來。”今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題為“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
這個糧食日,意義不一般。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國內洪澇災害侵襲、外部環境發生復雜變化。在諸多挑戰交織下,中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經受住了考驗。
又是一個豐收年
據農業農村部消息,全年糧食產量有望高位增產,預計平均畝產提高近2公斤,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0億斤的水平上。
夏糧產量創出歷史新高,秋糧豐收在望,今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回顧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并不一帆風順。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廣大農民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及時下田施肥滅草、防病治蟲。
之后的南方洪澇、東北干旱和臺風、重大病蟲等嚴重災害,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支撐,以及廣大農民和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們依然牢牢地端住了自己的飯碗。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在這樣一個特殊之年,糧食豐收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居安思危 杜絕浪費
目前全球饑餓人數近6.9億,比2019年增加1000萬,疫情有可能使饑餓人數再增加8300萬到1.32億不等。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糧食安全的挑戰,給人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警示課”。
我國糧食供求中長期仍是緊平衡態勢,當前結構性矛盾突出,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
當前,糧食產后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環節損失浪費問題仍然存在。要加強立法修規,加強體系建設,進一步降低儲糧損耗。并且,要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等信息技術,降低運輸周期,為促進節糧減損提供科技支撐。
保障糧食安全,與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
有機構統計,我國每年被損耗和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6%。
現在,“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的風潮已在全國刮起。各地采取了多種行動:鼓勵光盤、實行“N-1”點餐、推出小份菜……
對于我們每個人,不剩飯、不浪費就是在為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請從每一餐開始,節約每一粒米。
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