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10:12:47
近日,國家林草局發布《關于規范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范圍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包括竹鼠、果子貍、刺猬、中華蟾蜍在內的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明確了分類管理范圍,并要求積極引導養有竹鼠、果子貍、豪豬、狍等野生動物的有關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
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劃入管理
從《通知》中了解到,國家林草局此次將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劃分為“積極引導停止養殖禁食野生動物”和“規范管理允許養殖禁食野生動物”兩大類。其中,竹鼠、果子貍、豪豬、狍等45種野生動物屬于“引導養殖戶停止養殖”的范圍,而刺猬、豚鼠等19種野生動物屬于“允許用于藥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養殖”范圍,以上兩類均明確禁止以食用為目的進行養殖。
針對“積極引導停止養殖禁食野生動物”,國家林草局要求,要積極引導有關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并按有關規定完成處置工作。確需適量保留種源用于科學研究等非食用性目的的,要充分論證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并嚴格履行相關手續。針對“規范管理允許養殖禁食野生動物”,國家林草局要求各地會同有關部門分類制定管理措施和養殖技術規范,加強政策指導和服務,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嚴格落實防疫檢疫相關要求。
此次由主管部門明確對禁食的野生動物分成兩大類管理,是對此前全國人大出臺的禁食野生動物決定的細化,將更好地指導地方政府引導養殖產業良性地轉產轉型。“我國野生動物人工養殖產業龐大,短期內如果不根據養殖野生動物的主要用途劃分,實行‘一刀切’的禁養,對于在養的野生動物的處置、地方養殖產業的轉型與發展,都會造成實際困難。”中國綠發會副秘書長馬勇認為。
重點推進補償幫扶措施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史上最嚴“禁野令”,要求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今年6月,國家林草局副局長李春良在禁食野生動物后續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上曾表示,禁食野生動物后續工作將重點推動補償幫扶措施落實落地,妥善科學處置在養野生動物。
實際上,幾個月來,各地管控野生動物養殖的力度持續在加大。從廣東、江西、廣西、河南、福建等多個省份的野生動物養殖戶處獲悉,各地對養殖的野生動物的處置方式主要有無害化處理、放生、觀賞、轉藥用、飼養動物等,也有多地已向養殖戶發放了野生動物退出養殖補償款。
“由主管部門明確哪些野生動物要停止養殖,哪些野生動物可以允許非食用目的的養殖,將更方便地方政府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養殖戶補償標準和轉產轉型處置方案。”馬勇認為。
但他也表示,對于允許非食用性目的養殖的第二類19種野生動物,相關部門應該謹防借藥用、展示等名義用于食用的養殖行為,這需要通過加強執法監督去堵住這個可能的“洗白”漏洞,下一步,《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修改也應該更加明確如何規范管理野生動物的非食用用途。
積極幫助養殖戶“騰籠換鳥”
各地積極采取措施,幫助養殖場戶“騰籠換鳥”,有序有效地促進了轉型轉產。走進廣西賀州市昭平縣黃姚鎮北萊村原竹鼠養殖基地,“咕咕咕”鷓鴣低鳴聲此起彼伏。
“70天就出欄7300多羽鷓鴣,毛收入11萬多元。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基地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參與鷓鴣養殖。”昭平粵桂協作鷓鴣產業養殖基地負責人溫金才開心地說。昭平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將大力扶持轄區原來養竹鼠的500人轉型養鷓鴣,養殖戶年收入有望增加3萬元以上。
“存欄的2938只竹鼠,政府全部進行了妥善處置,我領到了52.88萬元補償款。”百色市田東縣義圩鎮朔晚村貧困戶黃日近打算用補償款新建一家養豬場。
國家林草局此前通報,截至8月26日,共有25個省(區、市)出臺了省級處置辦法,19個省(區、市)制定了省級補償方案,其中,江西、青海2省已全面完成在養野生動物處置。廣西壯族自治區蛇類動物已處置75%,其他動物已全面完成處置。安徽、湖北、湖南、重慶、新疆5省(區、市)動物處置率達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