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09:52:44
藍天白云掩映下的克上沖活動中心,村民們盡情的舞蹈。他們用肢體語言,展示外出務工的成效、感慨天翻地覆的變化、憧憬精彩無比的未來。是這方土地、這里的人們,面對人多地少的矛盾,用心用情、持續用力、敬終如始、突出重圍,高標準完成好脫貧攻堅的任務時,始終不忘對鄉村振興的期盼與努力。
指明就業路,使村民富起來
“2000多人,1000畝土地,養不活啊”,還在2014年脫貧攻堅伊始時,村支書劉愛華就發出了感慨。懷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揣著全村未來、村民幸福的責任,他發出了“走出去、闖未來”的號召,在他的號召下,村民們紛紛向廣州、東莞等地外出務工。通過多年的發展,造就了在外的數家企業和村民不斷鼓起來的錢包。富起來的村民紛紛對支書、村支兩委表達感激之情。“放眼克上沖村2000多村民,可能還真的難找到另一個劉支書”,黨員高大凱深深的感悟。實踐證明,有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家庭,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沒有村支兩委和工作隊的大力支持,就沒有我的今天”脫貧致富典型丁社文感慨的說。2014年底,丁社文在支付了母親的醫藥費后,利用僅有的500元錢,開始了養鴨子的生涯。在村支兩委和工作隊的持續關注和支持下,養殖規模由100只、200只不斷增加,最多的時候達到數千只,他還發展了龍蝦、耕牛養殖,實現了家庭年純收入十余萬元。產業的發展使這位飽經父親癱瘓、家人連年重病等折磨的漢子,徹底擺脫了貧困的魔咒,走上了穩定的致富路。“雖然現在仍然很艱苦,但日子越過越甜,特別是看到兩個小孩一天天長大,內心非常感動”,丁社文激動地說。
修好田間路,使全村美起來
村里率先裝上了路燈、開始了公路硬化、喝上了自來水……,村民們眼中的一切變化,都隨著脫貧攻堅的變遷,心中油然生出了優越感、自豪感。鄰村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村民說“晚上從甘泉山回家,都不用開摩托車燈,克上沖村的建設真的搞得不錯”。
2014年以來,他們通過將道路拓寬、硬化,通村到組到戶,全村主干線安裝路燈,疏通河道,增設變壓器,完善通信、電視信號,優化飲水工程,將全村未來建設遠景規劃落實落地后,使村民都能看到現在、預知未來。結合大力發展種植業,限制養殖業,使全村環境進一步美化、優化,長遠發展潛力巨大。
走上產業路,使全村活起來
為了激活一池春水,2018年下半年,村支兩委和工作隊經過商議,他們流轉了十畝試驗田,由貧困戶羅明軒牽頭,村支兩委和工作隊配合,開種蘑菇。經過一個周期的實驗,使村民看到了商機、看明了方向。
2019年6月,在村支兩委、工作隊的統一組織下,全村黨員、愛心人士等,到瀏陽縣官渡鎮進行了參觀學習。參觀學習回來后,局面悄悄發生了改變。“我流轉一部分土地,試著種植荷花怎么樣”,貧困戶蘇愛超怯怯的問工作隊,聽到村民的詢問,工作隊的三名同志感慨萬千,以前是走門串戶動員村民謀發展“要我富”,終于到了村民有了內生動力“我要富”。
2019年下半年,回鄉人員丁五星經過深思熟慮后,走到村民服務中心,將準備成立和經營筍竹聯營合作社的想法跟工作隊和村支兩委進行了溝通。得到肯定的答復后,順星筍竹聯營合作社在年底應運而生。目前已經形成了500余畝的規模,常年不定期的拉動著十數人的就業,既為合作社創收,有解決了勞動力就近務工的問題。當年年底,丁五星也被灰山港鎮評為了先進個人。
2019年年底,在廣州做開服裝廠的村民鄧海蛟,聽到村里有了發展機會,將工廠改變經營方式,抽身回村支持家鄉建設。在村里成立了種養合作社,家里養殖了珍珠雞、土雞,種植了經濟作物,未來還準備搭村里發展的快車,種植蓮子等,各項工作在有條不紊的展開,“回鄉發展,支持家鄉建設一直是我的夢想”。
目前,村民自行設立的合作社還有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等等,呈現百花齊放、勃勃生機、欣欣向榮的局面。在活動中心的舞臺上,每天都會有各式的舞蹈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村民們不斷精湛的舞藝,也映襯著村民們日新月異的幸福生活。
(實習生:谷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