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09:23:52 張力軍
時近秋分,秋陽高照,云淡天高。
9月15日上午,位于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的春新生態家庭農場內弦樂聲聲、笑語聲喧。作為農民藝術節、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之一的春新生態家庭農場第四屆金秋捕蟹節正在這里舉行。
農場總經理張春新向參加活動的300余位嘉賓介紹了農場的基本情況。春新生態家庭農場始建于2012年4月,農場依托本地自然資源,努力發展成為集稻漁綜合種養、農民培訓、生態農業和休閑農業“四位一體”的三產融合型現代農業企業,現已擁有固定資產2800萬元,高標準農田500余畝,農機設備30多臺套,累計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營業收入達到1800多萬元。被評定為吉林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五星級示范企業、吉林省稻漁綜合種養增收工程省級示范區,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全國綠色生物防控技術示范區。
自創立以來,農場注重生態效益,打造綠色循環產業鏈條。把水稻種植與生態稻漁結合,生物防控與立體種植搭配,生產加工所有流程嚴格把關,把水稻種植與生物營養相搭配,形成了以生產“零藥綠色營養米,百姓放心生態米”的主導經營理念。流轉優質稻田500余畝,選種、育苗、播種、灌溉、收割等所有流程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生態化。通過統一經營,統一管理,保證農產品質量統一穩定,產品供應渠道系統規范、快捷;所轄土地日照充足,土質肥沃,通風良好,同時通過科學排布周邊的溝渠和池塘,放殖肥水的鰱魚、鯉魚和泥鰍魚,并通過魚類產生的糞便澆灌稻田,保證水稻在生長過程中不添加任何有殘留的化學肥料和農藥,從而生產出綠色營養健康的大米。
農場的種植方式、水土條件及周邊環境完全符合綠色水稻生產技術要求,通過科學使用生物防控技術蘇云金桿菌、枯草芽孢桿菌、昆蟲信息素(性誘劑)、黃色誘蟲板、太陽能燈光捕蟲器、昆蟲性誘電子智能測報系統等方式防治病蟲害,降低了農作物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因農藥殘留所造成的土壤污染和水體污染,保護了生態平衡,有效地控制了病蟲害的發生,提高了水稻品質,從而生產出綠色營養健康的“蟹滿田”蟹田大米、“果米營”牌生態大米。在給消費者帶來放心的綠色大米和環境優美的休閑觀光場所的同時,還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生產安全、農業生態安全等多方面的社會效益。
農場的蟹田米處于原生態的生長環境,通過土地平整,合理的改造四周排布溝渠和稻田,岸基上栽植多個品種的果桑和其他樹種,水里放殖肥水增重的魚、蝦、龜、蟹、蛙等,形成“池埂種桑,桑葉養蠶,蠶蛹喂魚,塘泥肥桑”的生產結構或生產鏈條,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進,達到魚蠶稻兼取的效果。
農場的禽畜生長環境生態無污染,千余只雞鵝雁豬飼養在玉米高粱地間,牧草和秸稈都是優質的飼料。形成地植草、草喂鵝、鵝排糞、糞生肥、肥養地的生態循環生產模式,實現了體內循環的發展方式,推動了生態農業建設和現代農業持續發展。
在當天短暫的捕蟹節儀式過后,百余名男女老幼一起下到河道里開始徒手捕魚抓蟹,歡聲笑語不斷,驚喜與快樂相連,參與者們無不流連忘返。隨后通過稱重,對捕魚抓蟹能手進行了頒獎,把活動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