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16:47:20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接下來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作出重要指示。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回響耳畔,咸陽市已經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銜枚疾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創新探索深化“以廁所革命為點、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線、撬動以產業振興為重點的鄉村振興振興之路。
廁所革命,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墻圍四邊”是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而這幾年,這一切正在悄然改變,潔白的瓷磚、良好的通風、沖水式便器……
“旱廁改水沖式廁所后,娃回來上廁所方便,年輕人在城里待慣了,回來最不習慣的就是咱農村這土廁了。現在好了,黨和政府推動廁所革命的好政策讓我也‘先進’了一回,在衛生間既安裝了坐便器,還安裝了蹲便器,現在娃娃們都愿意回老家了。”
彬州市太峪鎮寺家莊村村民史禮娃在2019年用上了新廁所,和城市廁所并無二致,他告訴記者,以前上個廁所,冬天冷不說,夏天就更不用提了,臭味熏得不行,蒼蠅亂飛瞎撞,如廁成了村民們頭疼的事,城里的小輩都不愿回來。
從2019年2月份開始,太峪鎮作為彬州農村旱廁無害化改造試點,全力推進廁所革命,史禮娃家旱廁也開始改造。有了政策的支持,史禮娃并沒有花多少錢。村支書連建設介紹說,鎮上統一給戶下買的便盆和注水箱,村民只需把自己家的廁所外墻蓋好就行。
在寺家莊村,還有一部分村民將原來的旱廁改建成三格式無害化化糞池,深埋幾個密封發酵桶,廁所里設有一個沖水桶,腳輕輕一踩,就能沖水沖廁。高壓沖水器大多是腳踩式,水量小沖力強,村民自己擰水灌入桶內即可。
記者了解到,太峪鎮寺家莊村堅持整村改造、應改盡改。截至目前,完成改廁600戶。
“以往農村的糞堆、垃圾堆都不見了。美麗鄉村就這樣一點一點變靚、一步一步走來。”村支書連建設說,黨和政府實施的農村旱廁改造工程,不僅讓農民用上了衛生廁所,也改變了村民的生活習慣和村容村貌。這是咸陽市扎實推進廁所革命的一個縮影。
2018年以來,咸陽市持續以農村廁所革命為點進行破題,引動農村生產和生活方式重大變革,實施衛生廁所改造21.5萬座。預計到2020年底,一類縣區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可達90%以上,二類縣區衛生廁所普及率可達85%以上,三類縣衛生廁所普及率逐步提高。
咸陽市把農村廁所革命這個點嵌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這個線,農村人居環境由點到線、由表及里也正發生著變化,并與鄉村振興關鍵環節線性對接,如同無形的針線,編織農村生活品質提高、發展方式轉變、服務能力提升的發展網絡,全力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和鄉村振興、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房前屋后私搭亂建、柴草堆不見了;排水溝里的淤泥、垃圾、蚊蟲蒼蠅不見了,跟我一個月前住院看病時的情況大不一樣了,現在村里的環境嫽扎咧!”
9月12日下午,出院回來的乾縣城關街道亓父村76歲的老黨員劉昌明看著村里環境的新變化連連稱贊。
如今,走進乾縣城關街道大小村莊,干凈整潔的柏油馬路,整齊劃一的村民住宅,粉刷一新的房屋墻體,綠樹成蔭的村莊環境,一幅幅“美化、亮化、綠化”圖景映入眼簾。這些顯著變化,得益于人居環境整治擂臺賽賽出的結果。
這場“擂臺賽諾”行動,以建設干凈、整潔、健康、文明、和諧、宜居村莊為目標,瞄準改善村容村貌這一“靶心”,突出村莊內外、庭院內外、道路沿線、溝渠田間環境整治四項任務,狠抓清理柴草堆、垃圾堆、糞堆、生物質禁燒“三清一禁”工作重點,對轄區28個行政村、79個自然村,加快清的速度、加大拆的力度、加強治的深度,每天亮成績,每周列榜單,全月搶紅旗,全面開啟人居環境整治擂臺賽。
截至目前,乾縣城關全街道已投入機械212臺套、人工1.2萬人次清理“三堆”900余處鏟除雜草60多公里拆除殘垣斷壁86處,整修鄉村道路106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
像乾縣城關街道一樣,咸陽市各縣市區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開展衛生村組、衛生家庭、文明家庭等創建評選,通過加強典型示范引領和促進群眾比學趕超,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
目前,村莊清潔行動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生活垃圾“戶收集、村保潔、鎮縣轉運處理”全面實現,并在總結城區環衛市場化改革的基礎上,推行農村環衛市場化,將由專業化市場主體管理,提升農村環衛服務水平。
咸陽市還把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與“全域旅游發展”結合起來,扎實開展各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創建活動,培育了袁家村、馬嵬驛、龍泉公社等一大批休閑農業知名品牌,鄉村旅游看咸陽、遺產旅游品咸陽、紅色旅游讀咸陽、休閑旅游贊咸陽品牌已成為一張靚麗的名片。
全市從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416家,解決2.2萬名農民就業,帶動農戶1.48萬戶,從業人員年平均勞動報酬達3萬元;休閑農業年接待游客5944萬人次,實現銷售收入23.7億元。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而鄉村振興的關鍵在產業。
產業振興,夯實鄉村振興之基
33歲的寇航是駿馬鎮安寇村人,因殘致貧,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通過3萬元產業扶貧資金入股禮泉縣和泰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去年分紅3600元。
寇航入股的禮泉縣和泰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已流轉土地1000畝,發展設施蔬菜面積400畝,現代化日光溫室大棚50座,白如玉桃400畝,“陽光玫瑰”葡萄拱棚80畝。合作社采取集體合作抱團發展的模式,形成了“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精準脫貧發展路子,投資700萬元,吸納181戶貧困戶產業扶持資金和貼息貸款114.3萬元入股,吸納殘疾人扶持資金30戶15萬元入股,自籌資金585余萬元,每年可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
今年,禮泉縣為有產業發展意愿的產業貧困戶7829戶27237人,申報產業直補到戶資金2750.5817萬元,用于發展果樹技術升級、新建果園、果樹改型、大棚果蔬以及生豬、奶羊等特色養殖。同時,壯大村集體經濟,為14個貧困村申報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資金300萬元。在城關辦、石潭鎮、南坊鎮、煙霞鎮、昭陵鎮等5個鎮辦大力發展短期產業,免費為群眾旋地、起壟,栽植紅薯、鮮食玉米3000余畝,發展設施蔬菜4000余畝,基本實現了貧困群眾戶戶有產業,為預期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夯實了鄉村振興之基。
咸陽市在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上重點發力,推進產業扶貧與產業帶貧、產業振興有效銜接。強化轉型升級,做優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果業向優生區聚集,果業位列全省第1;畜牧業生產堅持種養結合、果畜聯動、循環發展,奶山羊存欄74萬只占全省的1/3、全國的1/9;蔬菜生產擴大設施菜、大力發展冷涼菜,全面推進集群化,居全省第2位。
加快三產融合發展,強化龍頭企業和新型主體帶動,全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231家,合作社累計達到5146家、家庭農場達到1582家,建設九大農產品加工物流企業群,其中糧油、畜產品實現全產業鏈布局,成為全省第一食品工業大市。
據統計,全市893個產業扶貧市場主體與4.05萬戶貧困戶建立穩定利益聯結關系,并帶動一般群眾30多萬人,農民分享到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實施現代農業園區示范引領工程,初步建成了五大現代農業園區聚集帶,從業“農業工人”7萬多人。大力推進品牌建設,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始終穩定在99.5%以上,優勢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馬欄紅蘋果”品牌價值達到62億元,居全國第4位。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加快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堅實步伐,咸陽已邁出堅實一步。下階段,咸陽將繼續落實“四個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深入研究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而不懈努力。(咸陽日報記者 袁森)
(實習生:谷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