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農機 > 正文

抗旱又肥田 農技的事農機辦 山西農大一項有機旱作技術的品牌化之路

2020-10-13 15:37:10   

2020年春天,晉北大旱。

忻州市忻府區東樓村種糧大戶張文清使用“531”播種一體機種植了216畝玉米,出苗后他發現,苗齊而且苗壯,“和有雨水的年份有一拼”。秋收時,經山西農業大學專家測產達到973.5公斤/畝,“明年的4000多畝地全部使用這一技術”。

播種一體機

朔州市山陰縣薛圐圙鄉羅村的釀造高粱基地,農機手劉明貴高興地對前來觀摩的種植戶說:“有了‘531’播種一體機,我們的旱地再也不用發愁種不下去、出不了苗了。”

張文清和劉明貴口中的“531”播種一體機,是山西農業大學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研究院研發的新農機。該農機和“531”中耕一體機很好地承載了“節水抗旱、秸稈歸壟覆蓋集成技術”,使得這一技術變得簡便易推廣,受到種植大戶和農機手歡迎。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山西少雨缺水,要保護生態、節水發展,要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的路子,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

三年來,山西擼起袖子寫答卷,在有機旱作農業上做了大量探索,今年山西又提出,實施產品品牌和技術品牌雙引擎驅動戰略,實現有機旱作農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山西旱作農業生產技術上有三個關鍵問題,一是春旱抓全苗的問題、二是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問題、三是減肥減藥,緩解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山西農業大學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研究院副院長任志強說。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項目組集成了‘節水抗旱、秸稈歸壟覆蓋技術’,配套研制了‘531’播種一體機和‘531’中耕一體機,實現了全程3次農機作業,即播種、中耕、收割3次農機作業,形成了標準化技術。” 任志強介紹說。

這一藝機一體化模式,成為旱作技術理念的集大成者,在種植環節實現了免耕深溝探墑精播,可以開到18厘米的深溝,將種子送到土壤含水量≥10%的苗床,滿足出苗需求,實現苗全苗齊苗壯,同時實現同地塊錯壟交替耕種和休耕。

流程1秋天收獲

上一季收獲時,秸稈粉碎覆蓋,本季播種時通過‘531’播種一體機將秸稈歸壟覆蓋,實現苗床干凈,不影響出苗。低成本實現秸稈還田的同時,讓秸稈在腐爛過程發揮出蓄水保墑、培肥土壤、抑制雜草、調節地溫的效果。

在植保環節,用“531”中耕一體機中耕除草培土,用機械化替代傳統中耕作業,可實現疏松土壤,加厚耕層,促進根系發育,提高蓄水保墑能力和耐旱抗倒性等效果。

中耕后的壟的高度

“種子菌肥同穴點播,化肥分次集中條施,可減少化肥用量;秸稈歸壟覆蓋可使雜草的發生率大大降低;‘531’中耕一體機除草干凈,可以省去80%的除草劑。” 任志強說。

“通過深溝播種、中耕培土和微生物菌肥的作用,可提高品種耐旱性、抗病性、抗倒性、耐密性,為延遲收獲,籽粒灌漿和脫水,為籽粒直收提供了支撐。”晉中榆次區北田良種場場長宇文勝彪說。

流程4中耕作業

“盡管理念不是我們的原創,但將這些旱作技術的新理念物化為農機,實現藝機一體化是我們項目組的創新。這一集成技術可實現五減、三保、一增,所以我們就將兩個農機具命名為‘531’一體機。” 山西農大山西有機旱作農業研究院副院長任志強說。

據了解,該技術的五減,可實現減少用水30%、減少用肥30%、減少用除草劑80%、減少用農機40%、減少用工80%。 折算下來,每畝可節省肥錢40元左右、藥錢20元、油錢30元和人工費110元左右。三保可實現保證苗全苗齊、保證高產優質、保護耕地。一增是指一畝地可增加經濟效益200-300元,同時實現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等綜合效益的提升。

“測算下來,我們每畝玉米地節省了155元,產量增加了92公斤,每畝可增收339元。”忻州市忻府區東樓村種糧大戶張文清說。

“省錢省工效果好,周圍澆過出苗水的苗子也沒有咱們的苗多和整齊,明年全場的地都用這個播種機進行播種。”榆次區北田良種場2020年5月16日種植了60畝玉米試驗田,良種場的地都是水澆地,由于播種的時候不需要澆水,場長宇文勝彪一直擔心出苗不好,等到中耕的時候,他的話鋒就變了。目前這塊試驗田田間表現抗病抗倒,果穗均勻整齊,計劃等到11月上旬實施機械化籽粒直接收獲。

播種覆土前的深度

播種覆土后的深度

2020年9月29日,山西省農業農村廳主辦的“山西省首屆紅高粱慶豐收活動”在朔州市山陰縣舉行,山西省高粱產業集群相關的企業和合作社負責人觀摩了節水抗旱、秸稈歸壟高粱藝機一體化種植技術田間演示和“531”播種、中耕一體配套機具。

山陰播種觀摩現場

山陰播種觀摩現場

“有了兩個機具,高粱生產托管變得簡便易操作,對大力發展有機旱作高粱基地,支撐山西高粱產業集群建設將有開拓意義。”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同志評價到。

由此,節水抗旱、秸稈歸壟藝機一體化技術在玉米和高粱兩個作物種植上完成了標準化,在各類地塊的試驗示范也得到認可,成為了有機旱作農業的一項品牌化技術。 作者:吳晉斌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