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4:15:48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的“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西安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以建設與國家中心城市相適應的現代農業為目標,堅持產業為先、融合為媒,著力打造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都市現代農業,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
科技引領、園區帶動、農村改革、三產融合、環境整治……一項項成果走在前列,一個個品牌美名遠播。
秦嶺腳下,渭河兩岸,一個個產業興旺環境優美的村莊生機勃勃,一幅幅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的小康畫卷徐徐展開。
園區帶動強產業
初秋的西安,疊翠流金、瓜果飄香。位于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櫟陽村的藍天現代農業示范園碩果累累。甘甜的葡萄、翠綠的青菜,在大棚內展示著誘人的魅力。
“藍天現代農業示范園的主要功能是建立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通過科技引領示范帶動,試種推廣新品種農產品。”藍天現代農業示范園負責人王玉鵬介紹,該園區于2015年一期項目建成投入生產,2019年全部完成規劃建設,總投資2858.83萬元,種植面積180多畝,生產甜瓜、草莓、櫻桃以及各類無土栽培蔬菜等30多種果蔬,2019年,實現產值220萬元。藍天現代農業示范園建立以來,共推廣新品種農產品19種,其中有7種甜瓜在當地推廣種植5000多畝,為老百姓實現增收400多萬元。
西安市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全域推進,先后出臺了《西安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發展規劃,組建了現代農業園區專家服務技術團隊,建立專家對口幫扶機制,為園區建設生產提供經營管理咨詢服務。同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從2014年起,每年投入5000萬元以上用于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截至2019年底,省市兩級財政投入園區資金5.4億元,帶動各類資本投入53.4億元。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全市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迅猛,規模不斷擴大,科技和裝備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形成省、市、縣三級現代農業園區協同發展的格局?,F代農業園區已經成為引領全市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西安市委農辦秘書處副處長孟繼文說。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建成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177個,其中省級園區34個、市級園區143個,總量全省第一。全市園區建成面積53.1萬畝,占耕地面積的14.5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全市農業園區實現產值59.33億元,占全市農業增加值的19.98%。在各類園區的輻射帶動下,農業生產提質增效,供給能力不斷增強,2020年上半年,全市夏糧總產72.58萬噸,蔬菜總產預計達209萬噸,為抗擊疫情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品牌農業美名揚
9月8日下午,太平河岸飄蕩著濃郁的葡萄香味。位于西安高新區草堂街道的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忙碌的工人正將一串串碩大的葡萄選剪、裝箱。
“戶太系列品種葡萄抗病性、抗逆性強,耐高溫和低溫,穗大粒大,穗形美觀、果香突出,糖度高、產量大,果穗成熟后可樹掛2個月,鮮食葡萄采收期從7月中旬可延續到11月中旬。”作為國內外著名葡萄專家,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長紀儉培育的戶太葡萄5次開花3次成熟,創造了葡萄種植史上的奇跡。提起葡萄事業,這位年過古稀的“葡萄大王”笑得比葡萄還甜:“只要我培育的葡萄能帶動更多的老百姓發家致富,我就高興。”
近水樓臺先得月。據了解,僅西安市長安區、高新區“戶太8號”葡萄栽植面積就達6.5萬畝,成為區域農業的優勢品牌產品。不僅在當地全面推廣,“戶太8號”葡萄品牌享譽全國,在多省推廣種植。
品牌是推動農業發展的強大引擎。為此,西安市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創建工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做“優”品種,做“精”品質,做“強”區域公用品牌。西安的周至獼猴桃、臨潼石榴、灞橋櫻桃等13個特色農產品相繼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在9月9日公布的《2020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報告》中,周至獼猴桃以52.09億元、戶縣葡萄以11.71億元的品牌價值榜上有名。2019年,全市園林水果面積達74.5萬畝,年產鮮果97.2萬噸,總產值超過65億元。從每年1月的設施草莓成熟到11月火晶柿子下樹,西安當地產鮮果供應期長達11個月,被譽為“北方時令水果之都”。
西安市農業農村局市場與信息處程西平說,西安市大力發揮品牌力量,積極支持引導愛菊集團、石羊集團等龍頭企業發揮品牌優勢,采取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產業聯盟、利益聯結等方式,把農民群眾、專業合作社及集體經濟組織鑲嵌到產業鏈上,推動全市農業產業走上品牌化、集群化的發展道路,將西安農業品牌影響力持續做大做強。
休閑農業正當時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9月8日下午,秦嶺腳下的長安唐村在落日余暉下散發出迷人的詩情畫意。田園風光、古寨村落、傳統民宿、風味小吃等豐富的生活體驗,吸引前來的游客絡繹不絕。
位于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道的長安唐村,是由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長安區和天朗控股集團聯手打造的鄉村連片綜合治理與產業發展區,是陜西省農村改革試驗區。項目總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以盛唐山水田園文化和柳青精神為內涵,通過三產融合、文旅融合方式植入產業,打造新唐風農文旅生活體驗地。
“長安唐村共完成投資3億多元,自2019年3月運營以來,累計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長安唐村項目負責人魏行行說,該項目建設以來,優先使用當地勞動力,帶動村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今年與南堡寨村等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簽訂農業產業合作協議,實施500畝“鱉稻蝦”綠色循環農業,預計帶動合作社收益162.5萬元。
“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體,休閑農業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傳承農耕文明、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西安市農業農村局產業化處熊輝說。為了促進休閑農業健康發展,西安市出臺了加快休閑農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編制了全市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加大項目建設扶持力度,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和工商資本投資發展休閑農業,推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入機制。全市已建成2個國家休閑農業示范區縣、2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6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69個市級休閑農業示范園,休閑農業年接待游客達2500萬人次,年創收25億元。
“西安市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產業示范基地為依托,休閑農業示范園區為引領,休閑農莊為基礎,休閑農家為補充的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發展格局,創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休閑農業園區。”熊輝表示,西安市將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依托豐厚的農業資源、文史資源、民俗藝術及風土民情,全力打造休閑農業升級版。
“西安市將深化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作為全市十大重點工作,市委主要領導每月一調度,市政府每月一次推進會,全市每季度一次觀摩會,各項工作快速推進。”西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裴靖瑜說,“在鄉村振興中,我們堅持產業振興為首要,鄉村治理為重點,突出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發揮西安的科技、商貿、旅游優勢,全面帶動農科、農產、農旅、農貿、農教、農創的協同發展。”
(實習生:谷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