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1 17:26:55
10月10日,“消費扶貧e起來”百名主播入百企助推陜西蘋果銷售活動產地行首站走進中國蘋果之鄉——寶雞市千陽縣,探訪蘋果產業發展的“千陽模式”。
70歲李金鳳在果園里采摘蘋果,一年增收三四千元。
矮砧密植新模式讓果農畝均收入上萬元
“原來蘋果都是大樹采摘非常不便,現在改成矮化后,采摘非常方便。”在千陽縣南寨鎮三合村趙乃強家的果園里,70歲李金鳳正端著一個小梯子采摘蘋果,只見她手拿著一個小剪刀,很輕松的就將一棵蘋果樹上的紅蘋果全部摘完。
李金鳳是鄰村鄧家塬6組的,早上從家里騎車過來只需十幾分鐘,每年的蘋果采摘季她都會到各處的果園去幫忙摘蘋果,一天收入六七十元,一個采摘季下來可以增收三四千元。
趙乃強家五畝蘋果豐收了
“今年蘋果豐收了,好得很,蘋果又大又紅,產量又好,一畝地起碼賣個一萬多塊錢,好的很。”趙乃強告訴記者,他們家的五畝果園15年的時候栽種的自根砧木t337,發展矮砧密植的新模式,產業效益大大提升,今年商品果預計可以達到3萬多斤,賣上五六萬元不是問題。
趙乃強栽種蘋果,離不開三合村的千陽縣鴻福果業專業合作社的支持。“我們合作社08年成立,目前社員120多戶,種植面積820畝,合作社主要是服務為主,給大家提供苗木新品種和種植技術幫助,讓社員一起增收。”合作社理事長趙志來介紹,三合村發展蘋果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了,是名副其實的老果區,但是卻通過發展矮砧密植煥發了新的生機。
“我們村是最早一批靠種蘋果發家致富的,但是隨著蘋果樹齡老化、品種老化等,產業效益下降很大,后來我們從15年左右開始,全部換了新種植模式,原先畝產最高4000斤,現在產量翻了兩倍多,畝均收入在15000元左右。”趙志來說,新模式栽植密度大,一畝地可以栽種190-200棵果樹,全部采用水肥一體化,管理簡單,省工省時,套袋采摘也很方便。
趙志來說,目前蘋果的收購價在2.6-3元左右,每天都有廣東、湖北、四川等地的客商上門收購。合作社還注冊了“西秦競秀”蘋果商標,建起了蘋果紙袋廠,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果品產業附加值,采取網上和實體店營銷等模式,拓寬果品多元化銷售渠道,推動產業發展。
海升3500畝有機蘋果示范園。
海升果業引領我國蘋果產業發展
在千陽縣張家塬鎮寶豐村的海升3500畝有機蘋果示范園里,蘋果全部是自然生長,不套袋,摘一顆下來輕輕一擦,紅的發亮,口感香脆。
據了解,該果園總投資7000萬元,集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精準化為一體,是千陽縣首個有機蘋果矮砧密植示范區。
園區依托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和國際蘋果技術領軍團隊,按照“大苗建園、立架密植栽培、節水灌溉、機械作業、生物防治、果園生草”等現代蘋果種植標準,形成新的蘋果產業種植模式,引領我國蘋果產業發展。
寶雞海升公司副總經理周林軍介紹,海升在千陽有6500畝的果園,全程采用這個不套袋的技術,不套袋的這個蘋果它的口感更好,香氣更濃,也是今后的一個發展趨勢,海升也在引領整個產業,往這種不套袋的方向去做。
海升還在千陽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矮化苗木繁育基地,2018年2萬株苗木出口吉爾吉斯斯坦,這是中國矮化自根砧苗木首次走出國門,突破了中國蘋果矮化自根砧苗木出口的“零記錄”。
從果園出來,探訪團一行又來到了海升果業的蘋果分選車間,這里有海升從荷蘭引進的全亞洲最先進的紅外線光譜全自動分揀線,每個小時可以分選20噸蘋果。
海升引進的紅外線光譜全自動分揀線。
分揀線的設備主管任文強2018年從西安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后加入海升公司,主要負責分揀線的蘋果參數設置。他說,分選線可以實現對蘋果內部和外部品質的全面分選,從外在的顏色、條紋、果徑、病蟲點、日灼等,到內在的糖度、酸度、霉心病、褐變等都可以自動監測。
“現在農業的發展比較好,市場對農業的自動化分選也在加強,發展潛能大,同學里也有很多同學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任文強介紹,農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后大家吃到的蘋果都有科技因素。
扶貧產品對接會 主播紛紛為千陽蘋果代言
“這款是黃元帥,中熟蘋果,口感比較面,味道非常棒,如果大家喜歡的話,歡迎聯系我購買。”“這個紅蘋果是大家常吃的富士,口感香脆,歡迎大家購買。”“千陽紅蘋果,中國好品果,我為千陽蘋果代言,點贊。”
參觀完果園和分選線后,在海升公司召開了千陽縣扶貧產品對接會,網紅主播在產品展臺前拍攝短視頻,為千陽蘋果代言,直播帶貨助力蘋果銷售。
“我們這個是酵素蘋果,有晚熟富士和玉華早富兩個品種,大部分都不套袋,不用化肥農藥,口感脆甜,糖度平均達到了17.5,比正常高出5.5左右。”寶雞乾亨農業有限公司的酵素蘋果吸引了主播的目光,大家紛紛在這里停留詳細了解酵素蘋果的特點。
該公司負責人嚴振介紹,他們原先是做酵素肥的,13年開始在張家塬鎮流轉了300畝土地種植蘋果,用自己生產的酵素肥種蘋果,因為量少質優,目前銷售價格比普通蘋果貴一倍多,而且供不應求。
對接會現場,千陽大地豐泰、木美土里、鴻福蘋果、景千蘋果等20余家農業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還推介了米奇拉、富士、煙富三號、蜜脆、紅王子、金冠、黃元帥等蘋果產品以及供應能力,填寫了企業檔案,優質的蘋果產品將納入陜西農業品牌網供應鏈選品系統,建立長期的供貨合作機制,后期還將開展專場的直播帶貨活動。
“千陽模式”引領蘋果產業轉型升級
“千陽現在有13萬人,13萬畝蘋果,人均一畝蘋果,果農人均果品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全縣4300戶貧困戶依托蘋果產業穩定脫貧。”千陽縣副縣長邱越介紹,蘋果產業已成為千陽助推脫貧、助農增收、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
從一枚小小的蘋果起步,到今天成長為集苗木、種植、分揀、運銷、倉儲、果汁飲片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在這紅彤彤的蘋果背后,是千陽人多難來不懈的努力。
千陽縣副縣長邱越介紹千陽模式。
邱越說,千陽是公認的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光照高值有利于蘋果光合物質積累和運轉,果實著色好,含糖量高,香味濃厚,清香撲鼻,肉質脆密,脆甜爽口,品質優良,耐貯運,先后成為中國蘋果名縣、中國蘋果強縣、中國蘋果之鄉。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機遇,高起點規劃、園區化發展、新技術引領、品牌化運營,強力推進蘋果產業轉型升級,探索形成了“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體、機械作務”的蘋果發展技術規范,凸顯出“四省一高一優”的優勢,苗木、技術、管理等方面達到了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平,探索形成了以“政府支持引導、新型主體推進、矮砧技術支撐、田間大學培訓、產業融合發展”的“千陽模式”,引領著全國現代蘋果產業的發展方向。
下一步,千陽縣將按照“擴規模、提品質、延鏈條、做品牌、優環境、強服務”的發展思路,聚焦千億級果業發展目標,以生態有機發展為方向,全面提升“好苗子、好品種、好技術、好模式、好機械、好肥料”這“六個好”,全力推進現代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全縣種植蘋果20萬畝,其中建設有機蘋果3萬畝,發展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基地6萬畝,產量達到70萬噸,總產值30億元,果農人均純收入突破3萬元。
(實習生:谷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