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10:25:55 侯志雄 高展
“我家羊開始咳嗽了應該吃什么藥?嘴上起泡該怎么治療……”在“環縣金羊120平臺”直播間里,甘肅慶陽市環縣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會長姬永鋒正在為養殖戶講解飼養技術,通過線上連麥互動,在線答疑解惑。
環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當地農民一直有養羊傳統。多年來,環縣官方借助自身獨特的自然隔離區、天然草場以及牧草種植等優勢,發展羊產業,農戶家家在養羊。
隨著養殖農戶增加,飼養管理、疫病防治、飼草種植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僅靠鄉村技術人員逐一上門不能滿足更廣泛的需要。由此,環縣畜牧獸醫局開發了養羊在線咨詢問診“環縣金羊120平臺”。
該平臺每周一、三、五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直播,講授養殖專業知識,并進行疫病遠程診治,吸引了上萬養殖戶在直播平臺進行技術咨詢和經驗交流。
33歲的姬永鋒作為平臺主播之一,他說:“通過直播可以實現‘一人提問,多人受益’的效果。”眼前這位年輕人,一頭短發顯得很精干,談起養羊顯然就是位“行家里手”。
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姬永鋒,7年前回到環縣投身養羊產業,他現在是環縣千只湖羊示范合作社總負責人,帶領著500余人團隊,其中參與養羊大學生400余人。
“從校門里走出來的大學生,走進羊圈搞養殖也毫不遜色。”姬永鋒說,相比于村里招來的工人,大學生專業性強,有著良好的實踐能力與學習能力,能很好的推廣科學養殖。
在環縣,大學生養羊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截至目前,環縣已經培養了600多名大學生“羊倌”。
從“滿山放牧”到“精準飼喂”,從“看體型、摸肚皮”到“做B超、人工授精”,這些對村民來說的先進養殖技術,環縣已將其應用到了大型養殖場、合作社和普通養殖戶,而推動這一科學化養殖技術應用的主體是一個個“80后”“90后”的大學生。
姬永鋒介紹說,環縣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會對大學生養殖戶進行定期的理論培訓。經考察合格后,這些大學生“羊倌”不僅可以在企業打工,而且可以去村里擔任產業指導員指導農戶科學養羊,或者選擇承包合作社進行自主創業。
“90后”環縣籍大學生蘇濤在大學畢業后經歷了在企業上班和自主創業,于2019年進入環縣中盛羊業發展公司。
“雖然養羊對我來說是最熟悉不過了,但來到公司才發現,眼前的一切是我以前沒接觸的,一切要從理論知識開始學起。”蘇濤說。認真好學的蘇濤經過半年學習實踐,今年獨自承包了一家湖羊養殖示范專業合作社,開始新的養羊創業之路。
每天“巡圈檢查、撒草觀察”,25歲的女大學生肖靜現在已“駕輕就熟”。她回憶起最初接觸養羊時,認為是人生的一種磨煉。現在肖靜已是一家肉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技術員,憑借著自己的專業技術和吃苦耐勞成為養殖戶眼中的“羊專家”。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愿意加入到我們團隊。”姬永鋒說,協會通過培訓等模式,幫助有意愿的大學生更好地就業、創業。
環縣的肉羊和草畜產業已經成為了當地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在600多名大學生的帶動下,已有4.8萬戶農戶發展肉羊養殖,肉羊飼養量達到189萬只。2019年,當地農民人均來自羊產業的收入達到4500元以上,產業帶動脫貧7376戶29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