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 09:57:00
西安市毅朝現代農業園。
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葡萄種植基地的葡萄大棚。
西部網訊(記者 石永波 李卓然)粒粒香甜醉秦嶺,片片翠綠扮金戶。今天(9月24日)上午,“e購西安,盡享好物”陜耀·網絡扶貧e起來西安專場活動第一站來到了西安市鄠邑區。
在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的葡萄種植基地,記者看見一排排長勢旺盛的葡萄樹枝繁葉茂,放眼望去,串串葡萄顆粒飽滿,果穗整齊。作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的“戶縣葡萄”,正為當地群眾帶來豐收的喜悅。
合作社理事長張毅朝向采風團介紹園區內的葡萄。
獲綠色食品認證建可追溯體系受消費者青睞
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位于鄠邑區蔣村鎮白龍村,擁有標準化葡萄示范園400畝,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完備,2015年被評為西安市現代農業園區。園區目前主要示范“戶太8號”葡萄標準化生產技術,塑料大棚、日光溫室設施,專業栽培技術等。同時園區還引進了晨香、甜蜜藍寶石、蜜光、超級女皇等十幾個葡萄新品種,開展新品種引進示范試驗。
“我們2019年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產品實現了生產全程可追溯,受到了消費者的普遍歡迎。”合作社理事長張毅朝說,合作社建立了一套完備的監測系統,實現了肥、水、溫度、濕度等全方位的控制,有效的提升了品質。
張毅朝說,合作社還實現了產品的全程可追溯,從生產、修剪、采摘、包裝等,掃描二維碼可以實時查看,消費者就可以知道自己吃的葡萄是產自哪一個園子,哪一個工人采摘,質量可控有保證。
白龍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英權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心里很開心。
“葡萄種植最重要的幾個關鍵點,一個是土壤,然后就是避雨設施和套袋,葡萄熟了最怕雨水多,影響口感品質。”張毅朝說,葡萄套袋可以有效的減少病蟲害,降低農殘。
葡萄好不好,土壤最關鍵,好土才能長出好果子,所以近幾年園區一直在土壤改良上想辦法。在一片新栽種的葡萄園前,張毅朝介紹,這是今年四月份栽的葡萄樹,當時挖了一米五寬,深八十分土,然后把從青海拉的羊糞、牛糞、菌肥等摻上再回填,土壤有機質得到提升,肥力十足,樹長的非常好。澆水采用的都是滴管,省水,肥力還不流失。
對品質的追求也讓合作社的葡萄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在2017年第二十三屆全國葡萄學術研討會上,毅朝合作社選送的“戶太8號”葡萄又被評為“金獎”,2019年8月,又被中國葡萄產業年會評為“ 金獎”。
張毅朝介紹葡萄追溯系統。
葡萄也是扶貧果 帶動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張毅朝告訴記者,為帶領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2016年合作社在園區東邊建設30棟葡萄大棚,將建好的大棚交由蔣村鎮白龍等周邊貧困戶30戶進行日常管理,由合作社指導技術、統一銷售,簽訂了幫扶協議,技術指導協議、幫銷協議、務工協議等,明確“第一年免收承包費,第二年付50%,第三年付70%”,切實解決貧困戶啟動資金和技術難題。
2017年以來,為積極解決建檔立卡戶收入問題,毅朝合作社與蔣村等鎮290戶貧困戶簽訂了精準到戶產業發展協議,向銀行貸款290萬元,帶動290戶貧困戶,每年向每戶貧困戶分紅1000元,讓無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多了一份收入。截至目前,已累計分紅58萬元。
正在分揀包裝葡萄的工人張銀花。
2019年,毅朝合作社還幫扶5個貧困村的集體經濟組織,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幫扶協議,與貧困戶簽訂技術指導協議、幫銷協議、務工協議等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技術跟蹤服務、年底分紅、吸納貧困戶就業等方法實現村集體經濟的壯大和產業脫貧。
白龍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英權因家里老人需要照顧,無法外出務工,他告訴記者,現在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心里很開心。“在園區里干活,一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一年收入可達3萬元,比在外打工好多了。”
“今天有客戶預訂了300多箱,工人都去園區里剪葡萄去了。”正在分揀包裝葡萄張銀花告訴記者, 園區其他的新品種葡萄都已經銷售完了,現在主要是根據訂單裝箱戶太八號。園區葡萄按照爪形、顏色、甜度等分了特等 、一等 、二等三個等級,特等最高可以賣到120元一箱。
張毅朝告訴記者,園區現在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產業幫扶、技術幫扶、入股分紅等多種形式,累計帶動了周邊38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下一步,合作社還將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規模進程,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延伸產業發展鏈條,深入探索“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農戶”的聯營模式,積極發揮合作社示范帶動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西安毅朝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出產的葡萄品種。
子承父業做“職業農民” 用新技術新手段銷售戶縣葡萄
在園區里,記者還見到了張毅朝的兒子張嘉偉。1998年出生的他去年從楊凌職業學院畢業后就回來幫父親一塊打理園區,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宣傳銷售家里的葡萄。
“家里一直種葡萄,自己也愛,所以當時就想著以后也要學農業,做農業,做新時代的職業農民。”張嘉偉告訴記者,高考的時候,他就堅定自己的想法,想著學農業,最后選擇了楊凌職業學院的現代園藝技術專業,希望能夠通過所學提升園區的管理技術,
“毅朝葡萄”抖音號發布的視頻。
他回來以后,意識到現在的新媒體特別火,他還注冊了“毅朝葡萄”抖音號、 微信視頻號,基本上天天都有更新,游客來采摘,新品種展示,園區的環境,務工的果農等都呈現在他的鏡頭下。
“看了視頻就有一種想去吃葡萄的想法。”今年,很多游客被抖音上的視頻吸引來園區采摘觀光,購買葡萄。張嘉偉說,下一步,他還打算通過直播帶貨、短視頻等新手段帶動葡萄銷售,通過網絡把“戶縣葡萄”宣傳出去,打造品牌,提升影響力。
張嘉偉獲得“我為戶縣葡萄代言”短視頻大賽優秀獎。
據了解,鄠邑區種植葡萄的歷史已經有兩千多年,以前經常作為貢品獻于王族,現在“戶縣葡萄”已成為鄠邑區對外交流的又一張新名片。作為中國十大優質葡萄基地,鄠邑區逐漸形成了以“戶太八號”為主,夏黑、陽光玫瑰、京亞等20多個品種搭配種植,早、中、晚熟品種錯峰持續上市的科學布局。
截至目前,鄠邑區葡萄種植面積6.6萬畝,成功創建葡萄類現代農業園區省級1個、市級7個,百畝以上標準化示范園50個。全區現有葡萄種植企業20多家;組建葡萄專業合作組織50家。
實習生:谷幸